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学校教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 2020-06-01
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重在探寻学校少数民族"非遗"教育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策、价值与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学校"非遗"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以及地域性、交叉性特征,但优秀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推广,实践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以多学科交融的视角构建"非遗"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应然追求。
-
资讯 2020-06-01
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开启(本刊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于2021年1月24日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即日起至2月26日,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王晓峰表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积极响应"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就地过大年。此次"非遗牛年大集"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非遗牛年大集"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市场的桥梁。希望通过"非遗牛年大集",让更多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进而推动非遗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李志刚)
-
文化基因 影像传承 中国·青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纪要 2020-06-01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当之无愧的"非遗"大国,近些年,广大摄影人也在通过摄影媒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录、挖掘提炼、传播推广。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如何做好非遗事项的展陈,如何通过有形、静态的“物品”呈现非遗无形、活态的“信息”,这是博物馆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与趋势。“云泽芳韵土布展”通过两位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手工织布作品来讲述其个人生命故事,更好地呈现“物”与“人”的关联,使观众于观展过程中,不仅能了解非遗技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更能通过对他人生命故事的解读,完成自我生命的观照与思考。此案例可以为更多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提供参考。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活态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笔者以建造醴陵首座公共开放式现代高效无烟柴烧窑为原点,将产、学、研、游、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等资源整合,集群化发展,形成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活态保护"链,并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非遗现代生存空间的构建和非遗的现代产业化途径等3个方面落地提出建议。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分析 2020-06-0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是通过对沿线文化遗产有效串联,实现遗产传承的整体化与持久化发展。将线性思维融入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此分析梳理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现状,进而从将遗产区的茶山村落串联成线,纳入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X-Y维度);形成"铁观音之路"的整体线性保护与活化格局(X-Z维度);实施"铁观音之路"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类型的保护与活化措施(X-Y-Z维度)等方面,提出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保护与活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