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浅论江苏曲艺与“非遗”文化 2020-06-01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6个年头,实现了"抢救保护、建章立制"的基础工作阶段向"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纵深发展阶段的跨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我国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10个类

  • 浅谈非遗传承人的立体化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在维系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成为有机整体、了解民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艺术和科学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社会等价值。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现代社会,打破传统口传心授的局限,将现代社会的因素融入传承人培养的体系,成为了如今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新突破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及其传承所面临的困境,政府和民间都开始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特别是潜在传承人的培养,并

  • 守护乡韵 传承非遗 2020-06-01

    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执法检查督促相关工作依法开展,让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聚焦非遗保护马鞍山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2项(当涂民歌、东路庐剧)、省级21项、市级54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 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1人、市级12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马鞍山市非

  •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路径探索 ——以徐州“曹氏香包”为例 2020-06-01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措施。生产性保护能够兼顾传统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传承,与产业化项目创新开发、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在促进非遗合理、有序、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塑造区域性、特色化知名文化品牌,促进区域非遗影响力的扩大和传播效应的增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以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徐州"曹氏香包"为例,立足实践,紧密结合区域非遗现状,探索徐州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相关对策和

  • 让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2020-06-01

    由民进辽宁省直工委策划,民进辽宁省直工委直属五支部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着为残疾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的任务,全校60%的学生是残疾人。省直工委多次组织会员到该校开展公益阅读、企业进校园等活动,为了给这一特殊群体送去温暖和关怀,践行文化传承与文化惠民的双重宗旨,策划组织了此次非遗展示活动。

  •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2020-06-01

    用“老派又新鲜”来形容当下的非遗,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似在渐行渐远,尤其是传统的非遗手工艺,不少因生活环境改变、传承人缺乏、原材料匮乏等缘故而消失在大众视野里。好在,近几年随着来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增加,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聚焦到了这些“活化石”身上来。而当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开发出各色产品,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时,它们也被赋予了更鲜活的灵魂,在传人的匠心中延续其独特的美学

  • 我的非遗情结 2020-06-01

    我叫宋进潮,现任保康县文化馆副馆长.2005年,我开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发现,保康有很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我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毅然了踏上了非遗申报之路.风雨十三载,我义无反顾,先后申报了70多项县级、10项市级、2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沮水巫音》、《黑暗传》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为保康赢得了荣誉,为保康文化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品牌基础.十三年的申遗之路,让我与非遗传承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也发生了许多让我终身难忘的故事.下面,我讲两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上) 2020-06-01

    中国文化以多元、持久、深厚、独特著称于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于后人,泽被后世。随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以及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政府、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被提升至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巩固本土文化主体性、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