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

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非遗分类及非遗阶元系统建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多种分类方法存在类目设置不全,类目互斥性较差,分类层级较少等问题,为了适应非遗保护工作重心转向的实践需求,需要对现有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分类学具有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机制,其研究对象与非遗同样具有传承性、多元性和活态性等相类似的微观特性,以及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宏观特征。在借鉴分类学的分类体系,结合现有的非遗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多层级且具有较好可扩展性的非遗分类阶元系统,探索了非遗分类体系建构的途径和机制,丰富和扩展了非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标准研究”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政治策略,在理念上具有超越国家和民族、以追求人类普世性价值认同为目的的特点,同时它又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亦即文明的不同个性。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构成了非遗保护实践的复杂面貌:一方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层面,从文化相对主义出发,人们不断地强调相互尊重、可持续发展等原则,突出社区、群体与个人(GGI)在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性话语权,避免本真性这类容易造成族群和文化冲突的词语的使用;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的层面,又不得不将非遗分类、保护手段等的界定放权给各签约国的政府机构,由其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非遗保护的中国标准研究,正是针对第二层面即政府的工作需求而言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类 ——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 2020-06-01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性、分类及路径选择——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的观照 2020-06-01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属性的不明确,会导致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出现随意性、泛化性等诸多问题,制约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与分类进行了探讨。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重点考察地域,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创新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力度;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

  • 浅议福州三坊七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2020-06-01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福州三坊七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福建省重要的文化遗产,汇聚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在修复历史建筑等物质遗产的同时,如何修复、保护活态传承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这是一个实践性强、现实意义突出的课题。它对于探寻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打造福州城市文化名片,建构城市文化个性等各方面的原则方法具有建设性意义。

  •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2020-06-01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把南通地区125项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方面没有遵循教育部学科的分类方法,没有把艺术类项目归为一类;另一方面没有严格区分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造成了一些项目存在学科层级上的交叉。因此,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的分类既需要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支撑,也不能违背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

  • 文化圈理论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基于对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的考察 2020-06-01

    以文化圈理论为逻辑起点,在对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圈类型梳理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分类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非遗名录中“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4大类中的部分项目内容;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结合该区域沿线历史、文化、地域等特征,将其分为12个类别.并提出了编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设立专门的体育非遗保护职能管理机构、创新沿线体育非遗要素的生产性活态保护思路、建立体育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保护的多元途径.

  • 对曲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