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或重要特征,同时也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风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非遗保护与传承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非遗的静态保护,激活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
非遗侗锦织造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0-06-01
侗锦又称"诸葛锦",古称"轮织",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是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濒危的生存现状于 2008 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入手,结合侗锦织造技艺,提出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完善对非遗侗锦基础性研究,让数字化技术真正融入非遗之中,成为它生命的一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下去,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
创新驱动视野下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2020-06-01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人才对区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便成为了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但是,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素质一直以来却不尽如人意。优秀的美术类非遗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培养美术专业素养、多元化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素质。
-
非遗传承视角下山西晋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研究 2020-06-01
本文结合现阶段山西晋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着眼于旅游品牌创新研究领域,对如何将晋南地区非遗文化进行创意转化,进而形成有晋南非遗特色的品牌进行简要分析。
-
社会导向视角下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多维路径研究 ——以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瑰宝,在经济大环境及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非遗开始面临着人才缺失、经费缺少、市场缺乏等困境。在社会导向视角下,以陕西西路皮影弦板腔为例,通过探究其线性发展路径及态势,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角度探讨其创新传承的方式方法,得出非遗传承在原生内核、建设路径、发展理念三个方面创造性、创新性、凝聚性的特点,继而推动国内非遗的传承发展,有助于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
非遗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理论思考:以岫岩皮影戏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问题是学界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地非遗实践活动的一个重点。其中,传承与创新的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界和实践者,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领域面对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在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宏观讨论基础上,以岫岩皮影戏为个案,从其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出发,我们可以来认识它的创新实践,探讨非遗创新的内在动因、实践主体以及创新与传承的相互关系等问题。通过地方性的经验和思考,在实践和学术层面,对当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建设方针指导下的非遗创新有所贡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综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展示出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背后的璀璨文化基因。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已经启动"抢救式"保护工作,旨在保护文化的根脉。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综述。
-
非遗文化与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得保护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制作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使儿童从小就接触非遗的文化体验。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类非遗交互产品也许会成为一条将非遗文化推广传承和儿童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