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非遗”视角下客家木偶戏的创新传播研究 ——以五华提线木偶戏为例 2020-06-01

    随着时代发展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客家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困境。所幸的是,得益于我国对传统艺术保护力度的加大,自2006年起,一批提线木偶戏被列入了省级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梅州市五华提线木偶戏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本文以五华提线木偶戏为例,分析其传播优势,探寻其传播策略,进而为客家木偶戏的发展提供思路,提升"非遗"的创新传播力。

  • 非遗项目的舞台化传承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2020-06-01

    舞台剧目《承·抬阁》是以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梅抬故事》为创作原型、由当地村民担任演员、经过职业艺术专业人设计编创的一个舞蹈作品,最终在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中获奖,由此激发了村民对文化振村的信心,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有效开发非遗文化项目,服务当代人民生活需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 用非遗的眼睛视析当代群众文艺创作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于人们精神观念的发展,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优秀的历史精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群文活动中,促进了当代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群众文艺创作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因此本文将从非遗的角度来探讨当代群众文艺创作,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群众文艺创作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以公众需求、创新发展、作品性质为导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到当代群众文艺创作中去.

  • 文旅融合背景下夏河县非遗旅游产品创新探索 2020-06-0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开发文旅产品的市场潜力,对夏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根据夏河文化遗产的资源品质、遗产地的地域独特性,结合旅游消费需求,分析、探讨活化利用这些非遗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创新的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 主体互动与自由意志选择:非遗研培案例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非遗传承中参与的各方实践是密切互动的、不可替代的。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文简称"研培")以来,学术界对非遗传承问题研讨更为激烈。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团队以"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为理念,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要求,开展了六期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工作。石河子大学非遗研培案例中所呈现出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培中不同主体的互动与诉求,是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相关文件精神和非遗"十二条伦理原则"的自觉实践。这实践背后隐含的主体互动与自由意志选择,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对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决定性影响。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目的是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对非遗文化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可以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非遗文化产品是指能够体现出某种非遗文化特质,供人们购买消费,引发人们文化认同的文化产品。针对大多传统非遗产品已经脱离新时代人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的现状,提出借鉴模因论思想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从非遗产品的功能、使用情景、用户审美、材料应用、题材故事等角度出发加以创新,使非遗文化产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以婺源三雕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非遗生存状态评价及保护与开发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桐城黄梅戏的创新发展路径 2020-06-01

    黄梅戏作为桐城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桐城地区发展传统文化的重点。黄梅戏研究不仅是当前黄梅戏保护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也是非遗视域下推进地方戏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基于此,通过文献调查法及历史研究法,以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现代发展概况与传承价值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黄梅戏当前发展下文化内涵缺失、创新因素不足及经济自给较弱的困境,从而达到科学有效地推动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目的。通过探究得出以文化弘扬、教育优化、产业扶持、创新驱动等措施,构建科学的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方案,以此来推动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在实现传承的基础上,提高地方戏曲的现代适应性及有效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方法研究与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民族自豪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着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自身发展等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刻不容缓。非遗衍生品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出具有价值性、文化性、内涵性的为现代人所接受的非遗衍生品,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点。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非遗衍生品的设计方法,探索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和实践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