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意的素材,文化创意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二者间存在最终目的一致、输出方式共通、传承和发展载体同一等共通性,但也存在实践中属性不同、发展指向不同、传统与创新的冲突等矛盾性。利用共通性,协调矛盾性,寻找适合的融合路径,才能促成相互融合的双赢局面。非遗产业化模式、资源整合模式、与新媒体结合开发模式等都是值得尝试的发展路径。
-
数字出版物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6-01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
焦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区域的历史记忆,也是联结民族和区域情感的文化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手段传统单一,传承内容受时空限制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将为非遗保护打开新的思路。
-
青龙秧歌舞“猴打棒”考察研究 2020-06-01
青龙满族自治县“猴打棒”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属于秧歌舞的一种,距今大约300年的历史。“猴打棒”早期产生于民间的祭祀仪式中,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在当今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和保护“猴打棒”,剖析其内在的文化学意义。通过传承方式的创新来保护其传统文化的特色,来弘扬多元一体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其他少数民族县域甚至其他地区提供经验便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挑花非遗服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2020-06-01
随着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但是传统文化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冲击下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保证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传承、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需要根据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的保护措施。文章以少数民族服饰中常用的挑花工艺为例,植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服饰挑花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为非遗服饰文化开拓足够的传承空间。
-
荆楚纺织非遗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创新应用研究——以天门蓝印花布楚凤纹样再设计为例 2020-06-01
荆楚地区的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数十项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这些纺织非遗蕴涵着荆楚先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荆楚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结晶。本文以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凤纹样进行再设计,探讨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厘清了荆楚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的创新性转化需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其中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表达形式,需要激活其生命力。以楚凤纹样的再设计为例探讨传统染缬技艺衍生品图案如何实现创造型性转化,最后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与创新,达到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
现代芳疗技术在山西传统猪胰子皂创新发展中的应用 2020-06-01
指出了山西王吴猪胰子皂是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工业制皂的普及,工序繁琐的猪胰子皂发展遇到重重困境。通过对山西王吴猪胰子皂发展轨迹及制皂工艺的梳理,介绍了猪胰子皂创新发展项目,即将西方芳疗技术中冷制皂及天然精油植物油的添加两种技术从外观、味道、包装等方面对猪胰子皂进行全面的升级,设计出了既保留传统工艺,又具有创新的一系列产品。并探究在互联网时代,猪胰子皂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山西猪胰子非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
赋能设计对非遗创新发展的影响——之从风筝魏谈起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和传承。非遗有很多种方式,本文以风筝魏在非遗产传承中如何创新这个话题展开的,以非遗的发展现状,风筝魏文化遗产发展为研究背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通过赋能对非遗整理再创作。在关于如何对非遗创新发展这个话题中,本文以赋能设计生活化,互动化和场景化进分析,并从赋能设计方面在风筝魏项目概念去做一定层次的解析项目应用和项目意义进行进行论述。给风筝魏这项非遗文化赋能,给风筝魏赋予一种积极向上,可以掌控自我的生活态度。使人们可以了解风筝魏这项非遗,并且喜欢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