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基于“藏羌彝”文化下的非遗发展对策研究 ——以会理绿陶的发展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是通过"藏羌彝"文化对非遗——会理绿陶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非遗宏观发展、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为中国陶瓷市场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非物质文化传播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从高校的理论到企业一线的生产研究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发和传承所必须的研究方向和必经之路,厘清文化渊源非常重要,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非遗”贴布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应用比较分析 ——以阳新布贴和青森碎布为例 2020-06-01

    非遗传统技艺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技艺承袭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布贴和日本青森碎布的五个方面分析其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日"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从另一个角度传达了传统非遗艺术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创新的紧迫性

  • 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再设计研究 2020-06-01

    针对苗侗木制民居的部件创新设计,提出基于可拓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元素(以下简称非遗)再设计研究。首先,从符号学传播理论方面分析非遗艺术符号与非遗设计符号的区别;其次利用可拓变换方法将非遗艺术符号转换为非遗设计符号;最后,提出基于可拓感性优度评价方法对非遗设计符号进行评价。文章以苗侗木制民居的吊柱设计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改革 2020-06-01

    二十一世纪是生产力迅速提高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水平,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已经掀起了一场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潮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拥有完整灿烂历史文明的国家,不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数量庞大、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极具魅力、具有重要考察价值的优秀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出台了诸多有利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政策,大力支持非遗发展。艺术类高职学校因其特殊性,更应该在非遗传承和创新活动中发挥长处,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鉴于以上所述,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以艺术类高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并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改革思路,以供相关人士进行探讨和交流。

  • 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创新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休闲时代的来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然而传承中尚存在一定困境,针对地方独特非遗项目的系统研究和具体开发方案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淮阳泥泥狗的文化蕴含分析,探索其传承的价值、困境和机遇,从而提出相应的IP定位、创新开发策略和延伸产品类型,旨在为淮阳县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立法助力非遗保护 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首都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高校视野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创产品研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阶段国内的非遗教学中的发展重点在于宣传和保护,从而忽略了非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经济价值,在教学中进行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将非遗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创有效进行融合创新,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更好的得到活态传承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东莞经验”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非遗厚积薄发,以传承弘扬为中心,在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非遗墟市、东莞非遗墟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等平台,并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开始形成非遗工作的“东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