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试论现代女装面料中植物蓝染元素的创新设计应用——以荆楚纺织非遗天门蓝印花布为例 2020-06-01
面料作为服装设计的重点要素之一,能够直接反映出最终的成衣效果。面料的创新设计研究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在目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天然染色的服装面料也逐渐地成为面料创新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尤其在潘通发布的2020年经典蓝之后,设计师纷纷对经典蓝所作出的不同设计运用已经成为今年时尚设计的一大亮点。本文在基于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背景下,以荆楚地区传统印染技艺天门蓝印花布的植物蓝染为例,探讨了在现代女装面料创新以及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区域性非遗保护与传承,以及时尚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一定的指导建议。
-
张家港市文化馆原创非遗类微信表情包文化价值初探 2020-06-01
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新使命、新担当,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东东方方玩转非遗"微信表情包.本文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文化产品深层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
非遗“1+1”的创新探究 ——以皮雕与建水紫陶工艺的结合为例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融合创新,以皮雕工艺在建水紫陶茶具设计中的创新探究为例,以非遗"1+1"的思维将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结合运用在茶具设计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交融,才能使非遗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期待通过注入不同传统工艺的现代产品设计,展现非遗"1+1"的材料之道、工艺之道、传承之道、工匠之道。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漫瀚调是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歌样式,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歌词朴实生动,唱腔高亢洒脱,鲜活再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思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产生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以传统漫瀚调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面临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漫瀚调成为当下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和价值取向,选取新的研究角度、新的创作视角、新的传播模式,探索对非遗的新型保护和创新,是促进传统民间艺术得以推陈出新、绵延发展的根本之道。
-
浅议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为例 2020-06-01
本文基于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探讨创新设计理念,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3D打印技术、VR虚拟展示技术等相结合,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下,通过网络技术与自媒体开拓文创设计新思路,以期对我国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领域有所裨益。
-
论非遗宣传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的创新之道 2020-06-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会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部门制作的《非遗公开课》适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传需要,在节目形式、内容选取、舞台设置、嘉宾遴选、叙事方法、现场互动等方面做了显著创新,给非遗类文化宣传节目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实践探索 ——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独特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保护、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建设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性传承基地为载体,通过结对大师、融入专业、活态传承、服务社会4个方面工作,积极开展了民艺讲坛、民艺体验、非遗市集、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等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实践。
-
将“非遗”舞蹈引入本地高校课堂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海南非遗舞蹈是海南人民在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古老民间艺术,也是反映海南各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海南非遗舞蹈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有很多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师范类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承担着舞蹈教育教学与舞蹈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为中小学、培训和演出机构等社会团体输送舞蹈教师、演员及舞蹈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本研究适应新时期"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为促进海南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指导和推进社会发展、民族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