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京剧与地方戏关系断想 2020-06-01
作为国粹的京剧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11年,京剧又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全世界对京剧的认可,对京剧表演艺术的认可,对京剧承载的文化精神的认可,对京剧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处的地位的认可。非遗后,在如何进行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上,京剧人面临的将会是更加严格的考验。
-
江西采茶戏文化品牌的培育与解读——以高安采茶剧团为研究个案 2021-08-26
江西采茶戏文化品牌的培育与解读——以高安采茶剧团为研究个案
-
艺苑春秋:奋进中的高安市采茶剧团 2021-08-26
艺苑春秋:奋进中的高安市采茶剧团
-
媒介融合背景下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影视化传播 ——泉州市木偶剧团影视项目综合实践SWOT分析 2020-06-01
泉州提线木偶戏历经千年从不间断传承与累积,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木偶剧团在坚持传承提线木偶戏的独特技艺基础上,重视宣传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保护剧种艺术特色,近年来展开跨界影视综合开发,传播非遗文化,有典型性。通过SWOT分析法探析泉州木偶剧团对提线木偶戏开启的跨平台的传播新模式,在全面思考媒介融合的背景基础上,挖掘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播,提高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影视文化传播力、焕发提线木偶戏的艺术魅力。
-
论“送戏下乡”对安徽省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020-06-01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乏力;地方剧团经营困顿;受众锐减,戏曲类“非遗”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非遗”保护的措施主要依托数字化建设。就戏曲文化而言,数字化建设并不是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政府适时推出文化惠民政策——“送戏下乡”。通过政府买单,充分地调动了地方剧团的能动性和创新活力。戏曲文化传承的地域文化属性与民众的文化需求结合也日趋紧密。由此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戏曲类非遗的传承保护,地方剧团的运营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达到了多方共赢。“送戏下乡”彻底盘活了戏曲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系统。
-
千古秦腔薪火相传 陇中大地名家荟萃——西北五省区非遗传统戏剧(秦腔)会演圆满落幕 2020-06-0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展示西北五省区非遗秦腔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优秀成果,同时探索以非遗资源带动旅游市场、以旅游市场提升非遗可见度的规律,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定西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支持的"庆祝
-
自成一派的孝义皮影 2020-06-01
中国凡有皮影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请并保护,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皆有。今天,大众会在北京、天津、陕西、四川、山西等地的旅游景点,看到不少皮影产品,上边都会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字样,偶尔有幸,哪个景点有皮影戏团驻扎,还会看上一小段皮影戏。目前看来,这样的状态是生存较好的皮影团队的写照,也是近20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和坚守皮影艺术的老艺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切,以2006年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为肇始,让皮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
用一场直播共迎昆曲非遗的春天 2020-06-01
每年的5月18日都是昆曲人的节日。19年前的这一天,昆曲入选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一非遗”。每年的5·18,世界各地昆曲人都会如节日一样举办各种活动隆重纪念。2020年,昆曲人迎来了一个特殊的5·18,经过几个月的暂停,昆曲人再次重逢于剧场,用一场直播,重新迎来春天。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苏州昆剧院等长三角院团专业昆曲人齐聚,以一场特别策划的演唱会共贺节日,并向医护人员等抗疫英雄慰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