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动态”专题 2020-06-01
主持人语: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该组织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保护和促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在联合国的层面,继2005年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之后,又于2008年出台了《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并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
-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动态”展示转型之路探索 2020-06-01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以下简称非遗馆)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以“静态”与“动态”形式相结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模式。本文旨在当前发展形势及这一模式之下,整理思考互联网大数据的接入对当下的非遗馆带来的转型机遇。
-
樟树药市动态 2021-08-26
樟树药市动态
-
高安采茶戏与袁河锣鼓戏保护传承带来的启示——浅析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1-08-26
高安采茶戏与袁河锣鼓戏保护传承带来的启示——浅析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标准探微* 2020-06-01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应排斥标准。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坚持技术指标与农耕社会传统生产保持一致,并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进行量产,那么这种文化产品就依然属于非遗项目类。因为无论是技术指标体系构成的生产标准,还是传统生产方式的量产都不是新鲜事物,其二者在传统社会中早已存在。此外,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进行传统美术的传统性生产并不会对其造成破坏,而是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传承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标准应该具有地方性、民俗性、动态性、异质性及非强制性,相应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发挥非遗项目以文化人的作用。相关标准的拟定及修订应是多方力量协商一致的结果,且标准不应是僵化、单一的存在,应循时代发展而有所增益或改变,从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动态影像志分析 2020-06-01
以动态影像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动态影像可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留存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动态影像数字化记录的必要性、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
信息图形化、动态化设计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图形化、动态化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影响极为广泛,而江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没有经过图形化、动态化的视觉再设计,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本文分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进行图形化、动态化再设计,让人们更准确、更高效、更生动地获得江苏非遗的相关知识,从而对非遗起到极大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
“非遗”的影像转 2020-06-01
近年来,影像与"非遗"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其中既有《手造中国》《了不起的匠人》《马街书会》等聚焦非遗的动态影像,也有为数众多的静态摄影。2020年11月评选的"中国·青阳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来稿踊跃,《中国摄影》杂志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1600位影友的1.7万余组(4万余幅)摄影作品;《中国摄影》杂志主办的浙江嵊州戏曲摄影工作坊(2019年)及安徽歙县的影像调查计划(2020年),学员作品涉及最多的题材均与当地非遗题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