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

共检索到 13 条数据

  • 政策引导下的非遗教育,路在何方 2020-06-01

    2019年1月20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地方性非遗法规的首例。自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对于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起到

  • 旗袍文化进课堂 非遗项目吐芬芳 2020-06-01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在引入“双顺”传统知名品牌旗袍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与石景山区文委联合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拥有非遗项目的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双体双线,三段阶梯”传统技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宽基础+岗位模块+传承技艺”课程体系。

  • 古寨非遗又芬芳 2020-06-01

    近几年,非遗热得烫手,成为时装界追逐的一种新时尚。6月9日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由北京市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非遗主题活动“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在农展馆开幕。无独有偶,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也在古香古色的恭王府拉开大幕。在全国,上海世界非遗展、山东非遗博览会、成都非遗节等也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三”功夫是北京市首个武术类“非遗”项目,是我国体系保存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武术,较好的保存了中国武术在明清时期的原貌。对中国武术的技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和交流都具有难以估计的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浅析促进型立法的意义和方法——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例 2020-06-01

    2019年1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非遗条例),为促进北京市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该条例的立法过程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法规内容提倡和鼓励多,法律责任少,规定过软,缺乏强制力。这一意见显示了社会各方对诸如非遗条例这类促进型立法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本文拟以非遗条例为例,简要探讨促进型立法的意义和方法。

  • 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的说明——2018年7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0-06-01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立法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施

  •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京举办 2020-06-01

    6月9日至1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牵头,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文化厅(局)共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主办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本次大展主办方还首次联合公布《大运河文化带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共计161项,展示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协同保护的新成果。本次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是目前国内首次举办的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同参与的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

  •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 龙灯会:进入课程 2020-06-01

    非遗项目解读杨镇"龙灯会"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祭祀活动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渐渐演变为娱乐乡亲、增加节日气氛的活动,虽然在功能上有所改变,但是龙灯会的技法、套路、伴奏的鼓谱都沿袭了数百年,演变而成现在的杨镇龙灯会表演形式,以适应民间表演的需要。其传承、沿袭的轨迹清晰明了,具有历史保护价值。2007年6月20日,杨镇一街"龙灯会"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