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0 条数据
-
传统音乐类非遗政府主导保护模式的改进研究 ——以无锡吴歌为例 2020-06-01
社区参与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力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政府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社区在保护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实际上,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模式比单纯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模式更容易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以无锡地区的非遗项目吴歌为例,围绕"社区参与"这一概念,通过探讨政府和社区两大非遗保护的行动方在传承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总结现有问题,并从扩大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
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例 2020-06-01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地保护与传承,需要居民自觉地进行参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镇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意识的手段进行系统总结,指出建立自上而下的保护机制、对传承人及传承队伍进行支持、利用社会传播体系等途径提高居民与非遗的接触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及借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是提高传统村落居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我国“非遗扶贫”项目模式及路径探析 2020-06-01
我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中国扶贫的方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和国内学术界肯定,但贫困这一顽疾并未根治。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新机遇与新挑战的不断涌现要求扶贫思路与模式的战略性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且与扶贫事业实现了有机结合,在精准扶贫阶段,"非遗扶贫"项目的出现,不仅使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少边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更开拓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新路径,通过对典型的"非遗扶贫"项目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模式与路径。
-
国家祀典类非遗的传承现状、问题与发展——以2018年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2020-06-01
作为国家祀典类非遗的重要代表,陕西黄帝陵祭典从祖先祭祀仪式演变为象征民族精神的现代公祭,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帝陵祭典拥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族群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其仍存在着项目管理机制不顺、社区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理顺非遗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学术支持,尊重社区差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以改善民生和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将当代国家祀典类非遗改造成官民同庆、普天共庆的公共性仪式。
-
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新路径——以烟台渔灯节为例 2020-06-01
社区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重要话语。它既是一种政府支持下的参与行为,也是一种个体主动表达意愿和追求权益的行为理念。渔灯节作为民俗类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面临文化空间狭窄与文化传承主体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社区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促进社区环境建设、提升社区影响力、创新非遗保护路径以及整合社区资源。渔灯节社区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类型、参与主体和参与项目。社区参与面临社区参与项目单一、主体不全面、参与程度低、社区拆迁等问题。针对社区参与现状,以社区参与理念为指导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出对策,开辟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新路径。
-
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以代表作名录中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措施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因社区、群体和个人的共同实践而具有其活态性。这种活态性决定了非遗保护必须具备过程性的特点。基于此,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现了范式转换,其中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即是一个包含九个环节的工作框架。为了理解这一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作,文章选取代表作名录中饮食制备类的非遗项目的申报书,通过分析其中列举的保护措施,说明以"社区参与"为原则的过程性保护对于活态遗产存续力的重要性。
-
“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以保加利亚社区文化中心为个案 2020-06-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自己创建和管理的社区中心和协会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保加利亚为个案,围绕“社区文化中心”(Chitalishte)这一由来已久的在地化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分析其在当下发挥自身“独立”“自我管理”和“志愿主义”的特征与优势;进而讨论这类中心在非遗清单编制中坚持以社区成员为主体的参与原则,而这正体现了2003年公约的宗旨。从长远看,维系相似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当地社区的各类资源,并留住和吸引青壮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