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贵州苗族非遗舞蹈生产性保护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苗族很多文化既面临着国家推进"非遗"保护力度的有利政策环境,也面临着外来文化冲击的严峻形势,尤其随着被汉化、同化的情况加深,苗族文化随时面临着消亡的形势,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及传承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以贵州苗族非遗舞蹈为例,对该课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 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路径探究——以新疆土陶艺术为例 2020-06-01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并且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可以依托自身优势,设置相关研究中心,开设民间手工制作课程,推动非遗进课堂;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开展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实践探索;依托平台优势,在线下和线上推广民间手工艺制作技艺。

  • 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融合当地的特色,将非遗保护工作与当地的旅游开发和发展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既能够使得非遗保护工作,获得更多的财力支持.也能够凸显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和蕴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格、群体思维和文化意识,因此"非遗"是活态文化,更多地要依靠社会中人有意识的保护与传承.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保护工作陆续开展,有效地挽救和传承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非遗",但与此同时,"非遗"却呈现出消亡速度越来越快,消亡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非遗"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等原因,但"非遗"传承模式与当今社会的日益脱节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重建适应当今社会现实情况的传承模式,已经成为关乎"非遗"发展和国家文化繁荣的重要课题.

  • 文化自信理念下的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前的形势下,文化自信已经成了我国的发展战略,这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是万千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化自信理念下,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的藏戏传承及发展探析 2020-06-01

    藏戏堪称西藏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藏戏的历史悠久,曾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崇高地位.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藏戏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藏戏很受藏族群体的欢迎,然而其传播渠道十分有限,加之地域和人口原因,影响到藏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现如今国家政府加大了保护扶持力度,为此做出了多项善措施,把这一项古老的文化艺术通过现代的方式继续流传下来,也让后人在传承创新时有依有据.本文就非遗文化藏戏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往后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四川省绵竹年画村援建设计为例 2020-06-01

    人类的精神文明永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逐渐发现了非遗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潜力,并合理利用在商业用途,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通过使用商业化的手段促进非遗创新发展还是与之相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得很多人们喜爱上非遗文化,经济反馈也随着非遗商业化发展得到扩大。本文以四川绵竹年画村援建设计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与现代景观相结合去表达传统文化传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去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研究,也为顺应新时代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相应策略。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要保护传承,也要创新发展。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传承,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发展。本文从提出"非遗"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入手,通过对传承人、传承内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国际案例研究,总结出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挖掘遗产背后普世价值观、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非遗"资源与文创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等有效经验,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