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贵州非遗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分析 2020-06-01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得以强化,进一步助推贵州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及时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规划发展的融合力度,显得势在必行。由此,本文将客观阐述贵州省非遗保护的实际状况、贵州文化旅游和非遗保护融合性发展的潜力,而后探讨日后进行贵州非遗保护、文化旅游交织协调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
福建省级非遗项目中畲族与客家文化的发展 ——以“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为例 2020-06-01
永平镇位于福建省武平县中部梁野山北麓山间谷地,素有"武北南大门"之称。常住人口不过千余人,却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山村。每隔三年,阴历十月十五,是中湍村的醮会日。在醮会日上,中湍村村民展示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等民间绝技神奇独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名传四海。2005年,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过锥床"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绝技被认为是畲族的古老传承。武平是纯客家县,这项绝技很多方面已和客家习俗交融在一起了,这项古老的绝技传承体现着浓浓的畲族文化,不过,在千年的传承中畲族文化和客家文化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笔者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从这项省级非遗项目方面,进一步探寻畲族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以期得出新的认识。
-
贵州蜡染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贵州蜡染自宋代传入后被各民族广泛使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蜡染发展至今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保留实用功能类、单纯审美功能类和文类,各类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非遗"的认定和政府的支持基础上,贵州蜡染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阜南嗨子戏发展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析 2020-06-01
本项目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阜南“嗨子戏”为研究对象,分析“嗨子戏”的发展现状与濒临失传的具体原因,探讨“嗨子戏”在新时期的发展出路,充分挖掘戏曲类非遗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当地人民对戏曲类非遗的认知认同,实现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
-
非遗保护视角下高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高邮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南水乡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高邮民歌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高邮民歌传承、保护与创新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立足高邮民歌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影响,针对非遗保护视角下高邮民歌传承的现状问题,重点探讨了其传承的优化路径与创新发展,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
民间艺人进校园对云南“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2020-06-01
云南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但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这笔珍贵财富的继承和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危机。民间艺人,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对"非遗"传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随着"非遗"进校园取得的一系列瞩目的教育成果,民间艺人进校园也逐渐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本文将从民间艺人进校园的必要性、如何"进校园"、怎样传承和发展"非遗"等问题提出想法和建议。
-
关于东莞非遗茶山绸衣灯公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探索 2020-06-01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了世界性话题.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门面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东莞作为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同时又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东莞市政府对本土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十分重视.2007年东莞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掘抢救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非遗项目,其中茶山绸衣灯公是东莞历史悠久的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
-
从非遗的视角谈玉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玉雕是中国比较古老的一种雕刻品类,玉石经过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雕刻家通过巧妙构思,让静态的玉雕艺术也能充满神韵。同时,玉雕也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随着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和玉雕技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此进行深入研究,从非遗的视角,传达玉雕技艺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