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

共检索到 10 条数据

  • 变迁、塑造、发展 ——非遗空竹文化的现代化传承途径探索 2020-06-01

    空竹是一项以健身娱乐、休闲观赏为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已被列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主要从现代化相关理论出发,以空竹现代化的变迁历程为主线,结合非遗空竹运动的科研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得出空竹在现代化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及解决办法,顺应国家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加强我国民间传统体育的文化生命力,拓宽非遗空竹文化的传承途径。

  • 六盘水“非遗”舞蹈的功能变迁探究 2020-06-01

    六盘水"非遗"舞蹈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该区域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六盘水"非遗"舞蹈的传承方式、表现形式、内涵意蕴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改变,新的舞蹈文化功能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时代文化。

  • 社会变迁视阈下非遗“活态传承”研究——以满族说部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社会变迁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传承"困境为研究视角,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说部作为研究个案。社会变迁使得发轫于传统满族"讲古"文化习俗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满族说部的演进形态,由氏族指定的传承人当场讲述转变为文字记载;敬祖、祭祖、颂祖的传统功能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留存价值。在众多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中,家族与家庭结构分化、区域经济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现代化进程中"去地域化"的消解因素等,客观上造成了满族说部难以"活态传承"的困境。笔者提出"重建""再演"的双轨结合方式以达到满族说部"活态传承"的效果,"重建"是指满族说部传承人依旧俗规制保留拜师收徒、秘传说部记忆方法、教导氏族文化内涵,求"根"求"质"不求"量"的传承方式;"再演"是指保留满族说部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以普及和推广的表层形式扩大非特定文化圈的民众了解满族说部。

  • 面向民众,演进生活—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变迁记 2020-06-01

    2019年6月第二个周六,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广州如期启动,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在已经走过的13年里,中国"文化遗产日"从无到有,在2017年更新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成为一个面向民众、作用于民众,与民众参与、体验、认知直接关联的重要"非遗"活动平台。每年遗产日活动的主题变迁,折射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的进程。在变化的主题和不变的宗旨之中,中国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面向民众、演进生活,记录着政府和民众携手守护精神家园的心力和成效。

  • 基于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研究 2020-06-01

    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主要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观保护意识淡薄,城镇化环境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土壤,传承与保护投入有限。因此,在城镇化环境下通过整体性、生产性和记录性保护措施、通过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博物馆收藏等措施,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维护民族文化发展

  • 非遗语境下节日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变迁 ——以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为例 2020-06-01

    节日作为民众、族群特殊的风俗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事象和生产生活逻辑,是集体记忆的集中展现。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在延续了我国传统"二月二"的节日内涵外,又因独特的民族集体记忆呈现出自身的文化形态,延伸了族群记忆的链条,成为本地畲族文化认同的标志性符号。随着时代发展与文化保护意识增强,双华"二月二"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以歌会的形式从普通的地方性岁时节日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节日文化发生了变迁。回溯这一历程,我们看到了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与民间传统节日的互动,同时我们也应反思非遗语境下节日传承保护的合理路径,从而推动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

  • 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用与传播 2020-06-01

    现代化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危机。作为在几千年旧社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非遗面临着被新文化方式取代的风险,仅仅依赖其文化系统自身的力量很难为继,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找到新的补救措施。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因具有开放性、民间性、多样性、包容性的特点以及强大的文化宣传能力,能够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方法和途径,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义务和责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原因和对策——以云南省大理市白族为例 2020-06-01

    大理市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种类繁多,在旅游业的大力推动下,其利用和开发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在此背后,也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笔者总结了大理市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只有明确大理市白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非遗的“精品化”道路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用好该“文化资本”并增加该“文化符号”的价值,从而使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实现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