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5)

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扎扎服饰 2020-06-01

    扎扎村里的"非遗"2008年2月,扎扎服饰被自治区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扎服饰传承人阿旺丹达荣获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年6月,扎扎服饰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扎服饰,是措美县哲古镇扎扎村妇女穿着的服饰。从色彩上分三种,条纹藏裙、深蓝藏裙和花纹藏裙;从季节分为两种,春夏装与秋冬装;从配饰分为五种,贾嵚彩靴、胸饰、围裙、颈饰和腰饰。穿着扎扎服饰时,当地妇女会将无数细黑线

  •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艺合作社的形成与运作 2020-06-01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合作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典型模式,在留守妇女的再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村的苗绣合作社为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苗绣合作社的形成过程,进而探讨合作社出现前后苗绣生产与消费实践的异同。研究发现:苗绣合作社模式在政府、绣娘、商家、非遗传承人、先锋游客、苗绣、市场信息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下形成,苗绣、市场信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苗绣合作社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牵引、制约的作用;合作社的成立带来了苗绣生产实践的多样化以及销售方式的多元化,最直接的积极影响体现为提高本地女性的经济创收,从而促进其身份地位的转变以及个人能动性的提升。

  • 非遗传承人——“康巴汉子”东周的红陶合作社 2020-06-01

    随着“非遗进校园”项目的浪潮,清华大学也迎来了一批来自青海玉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来京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非遗传承人,于2017年10月8日在清华美院A区一层展厅进行了作品展示与现场交流活动。现年44岁的东周就是其中一员。

  • 索南本指尖非遗五谷画——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听力残疾人索南本 2020-06-01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这里是青海全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集中,文化资源最具多样性、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富矿区,也是尖扎五谷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索南本的家乡。22岁失去听力后,通过7年自学,索南本掌握了五谷画的全部制作技艺,并凭借这门手艺创业脱贫,还对166名残疾人和贫困妇女进行手工技能培训,并安置20位员工就业。韦忠勇,1985年出生,幼年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中负担,开始出外打工,从事过多种工作。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发展黑山羊和广西山水牛养殖实现脱贫。脱贫后始终不忘身边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创建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脱贫“摘帽”。

  • 恶意抢注“非遗”标志的司法认定——评秦慧星诉商标评审委员会、第三人固始县张老埠乡人主村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行政纠纷案 2020-06-01

    当前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商标权保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商标注册人出于不正当目的抢注"非遗"标志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对此情形可适用《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恶意抢注条款予以规制。考虑到"非遗"本身具有公权与私权双重属性,我国亦通过专门法律对"非遗"予以立法保护,因此对恶意抢注"非遗"标志的法律认定还可结合上述因素予以特殊考量。首先,相关公众形成的稳定认知联系可纳入"在先使用"的考量范畴;其次,"非遗"认定记录可作为"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判断依据;最后,对"非遗"标志的保护范围可在相关商品或服务上予以适当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