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7)

共检索到 7 条数据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启示 2020-06-01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总结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经验,从完善立法保障、聚焦保护与传承的平台建设、多渠道拓宽公众参与体系、强化对传承人的管理以及保护和创新并举等方面,阐述国外非遗研究经验对国内开展非遗保护研究带来的启示。

  • 论意识在传统文化尤其传统音乐中的重要性 2020-06-01

    近年来传统文化处境堪忧,保护非遗的刊物也与日俱增,相应的保护非遗的风声也日趋高涨,然而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笔者认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意识根植于普通大众的心里是首要的环节,因为意识决定行动,即意识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一个社会的进步抑或落后,和谐抑或动荡,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意识决定的。所以,当“非遗的重要性”成为一种普遍的系统的共识时,“非遗观”就形成了,保护非遗的任务也将取得建设性成果。本文通过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文化、为什么传统音乐只能保护不能发展,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非遗方面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三方面展开阐述。

  • 印尼巴厘岛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二元结构及其启示* 2020-06-01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处理上述二元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利用、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巴厘现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机制的域外比较及启示研究 2020-06-01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非遗”保护,建立了众多的“非遗”保护组织并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在公法保护方面,各国重视调查与记录,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多样化的认定,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来源群体,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独立法保护。在私法保护方面,很多亚非国家承认并尊重社区集体权利,并确立了公有领域有偿使用制度。域外经验对中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启示主要包括:采取统一立法的立法模式、整体性保护的保护理念、重视专项立法、尊重少数民族与传统社区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非遗”私权保护路径等。

  • 国家非遗肉连响的现代传承及其促成的关键因素剖析 2020-06-01

    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传承人)以及实地考察法对利川肉连响的现代传承进行研究,并对现代传承方式促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剖析,以为其他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传承人刘守红构建的1+6~+的立体化传承模式大大推动了肉连响的发展,实现了非遗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和基于现实社会的流变,而其成功主要得益于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保护单位履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积极的申遗,纳入政府保护行列;适度的对肢体动作进行创编,使之更加体育化、生活化、大众化;以校园为载体,实现校园传承;以高校为依托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研究团队;继承并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传承注入不竭的动力等因素.肉连响的现代传承值得其他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验及启示 2020-06-01

    当前,运用数字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逐渐成为对非遗进行数字治理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能。通过对广东、浙江、山西、福建4省非遗数字化保护整体情况、典型案例的总结分析,得出可供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非遗新路径,从而促进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全面发展。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启示 2020-06-01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对于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因此,在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以"传统新造"为主题,展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专题实践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聚焦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