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

共检索到 3 条数据

  • 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火塘边吟唱的“巴哈阿依” ——哈尼族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桂芬访谈录 2020-06-01

    自2009年哈尼族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已有十余年之久。但该诗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叙事长诗一样陷入了固守传统与开拓创新的两难境地,出现了传承人年龄断层、受众群体减少等问题。作为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目前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桂芬老人在访谈过程中不仅介绍了该诗的传承机制、适用范围、演唱调式,而且涉及到传承中面临的困境、突破方法、创新途径等内容,为哈尼族口传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 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公布施行 2020-06-01

    8月20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公布,今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公布实施,填补了红河州非遗传承人保护方面的法律空白,标志着红河州非遗传承人权益保护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条例》共六章三十条,以立法的形式对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认定、保护传承、保障措施、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