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非遗”传统舞蹈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为例 2020-06-01
笔者在对哈萨克族"非遗"舞蹈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由于保护不当,导致部分"非遗"舞蹈"畸形"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哈萨克族"非遗"传统舞蹈的原生态特征;其次指出目前"非遗"保护措施中存在的超越自然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对其原生态特性的消解;最后,通过对"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与当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风俗文化相互渗透.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其民间音乐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形式比较丰富,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门类,其中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最多.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需加大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文章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进行了研究.
-
民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清水河哈萨克民族自治乡为个案 2020-06-01
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我国人口约有160万,创造了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使得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原生环境发生改变,现哈萨克族多以定居、半定居方式居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遇到保护与传承的困境.2017年我国非遗法颁布了六年,笔者认为在广大基层群众中才最能体现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结果如何,尤其是以西部发展较慢却又拥有大量优秀非遗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选取玛纳斯县清水河哈萨克民族自治乡为田野点,对由游牧民族到半定居式啥萨克族进行非遗现状考察,并对在非遗原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后,该如何进行活态传承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