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5 条数据
-
“非遗后”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困境与保护对策 2020-06-01
民间文学是传统农业中,民众长期生活生产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存在诸多问题,当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后,民间文学的非遗传承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对"非遗后"时代的民间文学的传承困境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
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20-06-01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增进民族精神认同的重要基础。做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能够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我国拥有丰富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旧存在大量的问题,因此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和对策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正是以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传统武术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的发展困境,展开分析调查旨在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保护困境及措施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了整个国际社会知识产权制度格局的变化,不仅存在非遗概念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理念的差异,还在国际社会备受争论.当前,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法保护范畴面临着许多困境,但是,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将是进一步拓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选择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融合困境、路径与机制 2020-06-01
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目的、保护路径、价值体系上与高校内涵发展的职能、方向、教学资源有着高度的耦合性。但非遗进高校仍面临实践水平不高、形式主义较强、传承绩效较低等困境。可通过图书馆数据库、教育教学体系、校园传承基地、校园环境、校园孵化器"五大平台"建设驱动非遗保护与高校内涵发展主要诉求的实现。并以"政、校、企、传"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发挥各自优势,构建基础保障机制、联动运行机制、监督考评机制,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内涵发展之间的融合。
-
简析广西马骨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马骨胡是广西壮族古老且重要的民间弦鸣乐器,同时也是百色市“南、北路八音”和壮剧的主要演奏乐器。其历史文化渊源可追溯到古代奚琴类拉弦乐器,如今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马骨胡文化的发展困境表现为资源短缺、传承断层、政府对非遗项目发展的执行不力。马骨胡文化的发展对策,包括:完善资料信息,加强平台建设;加大传承奖励,提供培养保障;加强多元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加强跨领域合作,提高宣传力度。
-
传承人的视角:重庆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产实践性保护,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加强非遗传承教育等对策建议。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实践探讨 ——以槐店文狮子为例 2020-06-01
“槐店文狮子”是流传于河南东部沈丘县槐店镇的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舞蹈。从2008年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经过十余年的抢救性的保护,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数字化记录和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单位,从数据面板上来看,保护成效显著。但是时至今日,文狮舞这一少数民族非遗依然难逃传承人群体日益萎缩、文化受众锐减、传承生态崩坏的困境。非遗保护不能脱离文化的整体观,然而现行的文狮舞保护路径却让其偏离了非遗保护的初心,与设立非遗的初衷渐行渐远。
-
虚实之间:“非遗”开发中认知误区与市场困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困境与人们对"非遗"的认知误区直接相关。"虚实相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征。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从"文化"和"资源"两个视角去思考,才更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作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作为"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种不同的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之境是既能保持"非遗"的"虚",又能成就它的"实",这也是"非遗"市场化生存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非遗"既要坚持"虚"的本质,又要满足消费者"实"的诉求,在"虚实相生"中,破茧成蝶,绽放出持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