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5)

共检索到 1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桐城黄梅戏的创新发展路径 2020-06-01

    黄梅戏作为桐城地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桐城地区发展传统文化的重点。黄梅戏研究不仅是当前黄梅戏保护发展机构关注的焦点,也是非遗视域下推进地方戏曲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基于此,通过文献调查法及历史研究法,以黄梅戏的历史背景、现代发展概况与传承价值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黄梅戏当前发展下文化内涵缺失、创新因素不足及经济自给较弱的困境,从而达到科学有效地推动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目的。通过探究得出以文化弘扬、教育优化、产业扶持、创新驱动等措施,构建科学的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方案,以此来推动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其在实现传承的基础上,提高地方戏曲的现代适应性及有效传承。

  • “送戏下乡”对于非遗类地方戏种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2020-06-01

    为了落实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针,我国各大城市都开展了"送戏下乡"工作,旨在通过此活动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成果。而随着人们文化理念的更新,人们认为"送戏下乡"除了具备以上作用以外,还能对地方戏等非物质遗产类种进行保护,使得其传承不断。由此可见"送戏下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相关领域有必要将非遗类地方戏种积极的融入到"送戏下乡"中以更好的发挥传承作用,并加深对其的保护。本文重点研究"送戏下乡"对于非遗类地方戏种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对"送戏下乡"展开模式进行分析,阐述非遗类地方戏种保护与传承意义,最终提出如何通过"送戏下乡"对非遗类地方戏种进行保护与传承,及其相关策略和意事项。

  • 小议宿州戏曲的现状以及保护 2020-06-01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曲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遗项目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 扎根民间的“非遗”——平南牛歌戏 2020-06-01

    牛歌戏主要发源于广西平南和藤县地区,流行于广西平南、藤县、岑溪等地,是一种唱春牛和采茶调相结合的传统地方戏。2008 年 5 月,平南牛歌戏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牛歌戏根植于民众的生活,无论什么时代的牛歌戏,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乡村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都对当时的乡村社会生活诸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和描述。以牛歌戏为代表的传统地方戏曲文化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意义,探究牛歌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而探究成为“非遗”的牛歌戏与地方传统之间的关系。

  • 江苏徐州地区戏曲进校园传承实践探索与反思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将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地方非遗艺术保护相结合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在地方戏曲传承试点校开展的实践应用以及通过三年实践反思提出问题所在,进而为地方戏曲进校园传承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 非遗传承:地方戏曲进校园的区域样本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近年来,我们从组织机制、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系统地展开非遗传承进校园,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积累了宝贵经验和可以参考的模本,达到了培植学生对非遗文化兴趣、传递非遗文化、引领了解非遗文化内涵、提高丰富学生非遗文

  • 非遗语境下的淄博上河村鹧鸪戏研究 2020-06-01

    鹧鸪戏原名肘鼓子戏、周姑子戏、巧腔,与五音戏、巧腔、茂腔、柳腔、柳琴戏等同属"肘鼓子"系统,是山东省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鹧鸪戏的表演模仿鹧鸪鸟的叫声,其演唱特点是在每句的唱腔中加入类似鹧鸪鸣叫一样的拖音,在淄博一带流传了240余年,是全国惟一一个由村落为单位保存下来的古老濒危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12月,鹧鸪戏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10日,鹧鸪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