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6 条数据
-
简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需要关注到的内容,立足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传承培养,立足非遗保护提高综合发展的能力,也能提升国家文化的影响力、文化部门指出应该开展非遗保护的多样化探索,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非遗保护,在坚持保护为主与传统发展的保护原则,逐渐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传承人才是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资源,通过传承人才的继承与保护提高非遗保护的综合能力,利于文化实力的有效提升。所以本文分析非遗传承人才保护的各项策略,以此提高非遗保护各项工作的实际效率。
-
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制茶的局限,现在该非遗技艺的传承后继乏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发展,将非遗技艺嵌入专业和课程,为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做了一些实践研究。
-
基于”德化瓷烧”非遗传承的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大部分都采取传统师徒制的口传心授方式,很难在现代教育系统内系统、规模的培养人才。这就导致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边缘化,并且陷入发展困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护与传承“德化瓷烧”这一非遗传统工艺。
-
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在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建设策略 2020-06-01
以纺织类非遗大师工作室为切入点,分析大师工作室的建立对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作用,探讨其建设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以期形成以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互相发力的机制,促进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新路径的形成。
-
麦草画渗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2+N"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传递,如果民间艺术和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非遗文化就很有可能就此失传,因此"人"这个载体非常重要,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摇篮是学校.麦草画作为豫东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将其引入本地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构建"2+2+N"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实现其传承,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能够实现双赢的结果
-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现状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三五”期间成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文化转向”视野下的非遗英译工作也崭露头角,正译与误译现象并存。本文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现状出发,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提供策略建议。
-
分享经济背景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探析 2020-06-01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时代发展状态,同时也是人们必须要接受和面对的时代挑战与时代特征。共享经济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非遗创新人才进行培养,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保护。然而,我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其数量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如何培养非遗创新人才,是当前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
现代学徒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在传统的师徒制模式下,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人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优势、以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本,以培养现代学徒职业价值认知,来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