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培育探析——以苗族银饰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工匠精神衡量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术能力。在当今文化多元、利益多样的趋势下,必须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非物质文化传承中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本文以苗族银饰为例,探讨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培育“非遗”传承人工匠精神的路径。
-
基于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6-01
在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需要各方各面的努力,与工匠精神培育有着内在契合点。衡阳有着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提出有效的传承保护策略。文章对非遗传承保护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探索,拟在于强化衡阳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让衡阳非遗更好地绽放时代光芒。
-
非遗展示馆特色建设初探——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建设一个区别于一般性的展品展示博物馆,立足本土特色,多角度,多形式,多手段的特色非遗展示馆,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为例,对如何建设特色非遗展示馆进行初步的探讨。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遗”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非遗”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承载着诸多的优秀思想道德,探索将"非遗"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民族观念,有效地实现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体系外部环境的优化 2020-06-01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鉴于我国的体制和国情,把地方民间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校园教育保护传承日益式微的民间非遗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培育和优化西部地区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的外部环境同样十分关键,本文从政策、经济、文化、平台等视角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
以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尝试通过戏曲、诗词、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物质根基:非遗校园传承1.让戏曲走进校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