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7 条数据
-
锦绣中华 非遗点亮中轴线 2020-06-01
2019年10月18日至24日的景山五彩缤纷、绚烂多姿。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锦绣中华——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北京景山公园拉开帷幕。
-
首届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三峡大学举行 2020-06-01
2018年11月22日,"首届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三峡大学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处长岳青、三峡大学党委常委李红、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会长鄢维新、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清和、湖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黄树清、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处长王建
-
非遗语境下传统技艺的高校传承模式探析 ——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 2020-06-01
温州发绣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由区域传承逐渐过渡为高校传承,1991年成立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原名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2014年入选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发绣研究所作为非遗的实体承载空间,开创了与发绣技艺发展相吻合的传承机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本文以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为个案,通过对发绣传承基质的探讨,寻觅出适合的维系传统技艺本真性的方式。
-
“一带一路”视角下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现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开展,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笔者于2017年10月跟随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团队前往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通过集中的非遗田野调查、采访非遗传承人等方法初步归纳了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模式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炼相关问题,试图通过乌兹别克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察与研究为我国非遗保护提供案例及解决方案。
-
倡导传统文化 送高雅艺术进校园 2020-06-01
一场“传承非遗、弘扬艺术”的视听盛宴在江苏省泗洪姜堰实验学校上演。演出中,南京剪纸传承人张钧以舞蹈《剪纸姑娘》为背景进行现场创作,并与学生们互动,指导学生们尝试完成剪纸作品,激励他们将南京剪纸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场演出是民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部继2016年与泗洪中学举办“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并挂牌“民进江苏省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后,再次带
-
2018中国·上海“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2020-06-01
4月15日,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手增爱公益基金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成功举办了2018中国·上海“非遗走进现代生活”高峰论坛。上海市文广局公共文化(非遗)处副处长葛永铭,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
-
《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出版发行 2020-06-01
2018年12月,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分10大类40卷,共计800余万字,以口述史的形式,对河南省已公布的832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整理。书中附有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对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文化和其“背后的故事”进行全景扫描和鲜活展现。该丛书的出版
-
汪大伟:将传统带入现代生活,以非遗连通世界文化 2020-06-01
汪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大学是2015年文化部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试点高校,2015年7月开设第1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开设了19期,学员人数400多人次。目前,上海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在创新转化方面是最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之一,相关工作在全国交流会议中多次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的肯定。上海大学非遗研培项目重视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提供了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