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1)

共检索到 31 条数据

  • 新时代大运河非遗舞蹈传承研究 2020-06-01

    2014年,我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这条开凿已有2500年历史,纵跨数千里的大运河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运河文化带上璀璨的"明珠",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条中华名族文明链上熠熠生辉。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动下非遗舞蹈传承能够有新的传承路径与传承方式,本文将从传统的非遗舞蹈传承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及在新时代下非遗舞蹈传承的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 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非遗舞蹈 2020-06-01

    201 4年,我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这条开凿已有2500年历史,纵跨数千里的大运河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大运河将璀璨的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文明链,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运河文化带上璀璨的明珠,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条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熠熠生辉。本文将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舞蹈发展以及大运河文化带上非遗舞蹈的分布三个部分着重阐释。

  • 大运河江苏段沿岸戏剧表演等非遗类项目的保护与利用 2020-06-01

    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大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长久以来,因通航条件最好、人文环境优越,江苏段大运河沿岸创生和传承着传统戏剧等众多类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其保护与利用现状、主要原则并藉此提出沿岸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乃至京杭大运河沿岸非遗保护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常州烙画艺术与大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0-06-01

    “常州烙画”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常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穿越江南城区的典型段落,被列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31个遗产区、27段河道之一。作者通过区域内运河文化为主题的烙画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研究,积极探索将地方非遗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地方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 大运河文化背景下常州非遗文化品牌营销研究 2020-06-01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研究角度,结合当前的时代特性,分析常州非遗文化的品牌营销途径,以新媒体之时代优势,提升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以文旅融合之优势,提升非遗文化品牌传播效益,以此促进常州甚至更多大运河文化背景下的沿途城市地区,能够同样构建属于自身的非遗文化品牌营销发展途径。

  • “古诗画运河”——大运河景诗笺谱及衍生品设计 2020-06-01

    大运河江苏段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具有传播运河文化功能的文创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大运河主题文创产品的研发已势在必行。该文在探索大运河文化与大运河非遗技艺的同时,尝试设计能够被现代消费者接受的文创产品形式,以此传播古运河文化。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音乐非遗的活态传承路径——以沧州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0-06-01

    沧州城市因运河而兴,其音乐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一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效举措。目前应该吸纳并实体呈现大运河融通之道,应该政产学研用结合率先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大运河文化游学带,利用数字技术把非遗经典曲目演出来,打造研学营地让非遗表演场景与个体感悟融起来,逐步形成学习、体验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活态传承保护体系,使大运河文化生生不息。

  • 场景视域下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研究 2020-06-01

    推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场景理论引入非遗的生活性保护实践中,在探究非遗生活性保护的学理内涵与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对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价值、空间、主体和活动四个层面提出了推动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的策略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非遗赋予场景所需的价值内核,而场景则通过不同"舒适物"间的组合,将非遗的价值意涵外化表达,重构非遗与民众的共生空间;(2)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中存在整体协同保护不足、保护主体错位、活动场景平台缺失等问题;(3)大运河非遗生活性保护需要从价值、空间、主体、活动四个维度,强化核心意涵,重构环境支撑,明确权利归属,创新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