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困境及实现非遗的动漫化传播的意义,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的不足和问题,从加强精神主题分析,科学构建形象谱系,进行审美诉求分析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播的策略,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是一种促进。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非遗文创事业,有助于弘扬非遗文化内在价值、唤起人们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和拓宽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当前非遗文创的设计与开发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思路。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彰显非遗文化元素,以个性化符号诠释非遗地域特色,依托媒体联动打造产品体验和营销新空间,是当前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开发的有效途径。

  • 中国符号:新媒体环境下皮影艺术的活态化传播——以《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抗疫系列皮影动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得到重视,国家制定了许多措施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皮影艺术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活态化创新与数字化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以抗疫系列皮影动画《孙悟空大战病毒妖》为例,诠释古老精美的皮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该系列皮影动画是新媒体时代民间艺术活态传承的典范,起到了鼓舞人心、共战疫情的作用。

  • App界面设计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研究——以浏阳烟花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理应受到保护和传承。在互联网发展壮大的当下,将数字媒体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是一项很重要的创新,通过App界面设计宣传和传播非遗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其更好地与时代接轨,这不仅能够让浏阳烟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且有助于浏阳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 突围与重构:基于新媒体影视的非遗传播创新研究 2020-06-01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原生环境正在消解。新媒体影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突破了传统影视制作的精英话语霸权,颠覆了传统影视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为新时代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非遗新媒体影视传播优势与不足,并从创制体系、管理体系、营销体系三个维度,提出了非遗新媒体影视传播的有效机制,以期为丰富多样的非遗新媒体影视传播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展现了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或重要特征,同时也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风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非遗保护与传承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非遗的静态保护,激活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 非遗语境下“非遗不可”App的界面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递,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传播价值。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排在前列,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非遗正走向被遗忘的边缘道路,因此,对非遗的研究与传承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的今天,数字媒体已然成为趋势,手机更成为人们每日接触的媒介手段,由于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对非遗App设计的开发研究较少,文章为了能让山西的非遗更好的传播给大众,设计了"非遗不可"手机App来更好了宣传山西非遗。论文基于对用户的心理研究和同类非遗App的调查对比,借助美学原理、人机工程、UI设计知识等一系列学科知识,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非遗不可"App的设计中,用新媒体的方式来更好的展现山西非遗的魅力。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会更加迅速,新媒体形式或许会更多,但传统文化终不能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将我们宝贵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 “互联网+”时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探究 2020-06-0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相融合,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路径和方法,旨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