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

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文化自觉”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以国家级非遗“赶茶场”为例 2020-06-01

    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构者和传承者,唯有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的回归,才能实现非遗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存续和活态保护。文章阐述了"文化自觉"的理念以及其在非遗保护中的倡导,在对国家级非遗"赶茶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非遗和民众生活的强关联性,民众对非遗传承的自主选择以及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

  • 关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力的探究 2020-06-01

    传承主体、传承空间、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传承物,这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构成要素,同时也是非遗"文化力"产生的主要结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力的基础是传承主体,对非遗存续力的保护主要是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在工艺链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避免非遗要素因单独发展而产生偏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其存续力持续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整体性保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的充分运用和使用则是其存续力的源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存续力之浅见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构成要素(传承主体,传承物,传承空间,传承内容,传承方式)是其存续力产生的结构,其中传承主体是存续力的基础。非遗传统技艺的存续力保护是指其构成要素在工艺的生产链中都应得到发展和提升,而不是单独发展,有所偏废。非遗的整体性保护是存续力维持和发展的关键,存续力的源泉在于生活之"用"。

  • 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存续研究 2020-06-01

    为了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实际存续状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申遗后,地术拳依托宗师故地,进行整体性保护;聚力各地术拳社会组织,成立地术拳委员会;培育良好的传承氛围,群体的习练热情高涨;对接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整合传播媒介。但地术拳仍面临青年一代的传承危机。建议:应本着留存技艺文化基因,地术拳文化融入村落发展规划,培养区域传承群体;依托旅游展演,整体性保护形成特色区域;对接市场经济发展,嵌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创新传播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