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条数据
-
“非遗”传承在高职教学中的定位与思考——以阿蓬江流域雕刻的研究及应用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作为具有国家命题高度的研究项目一直广受关注,也由此引发了一些领域和行业较多话题讨论。作为文化、艺术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当前探研命题的同时也成为教育领域中众多高校在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方面开展理论竞技的战场。像这类具有浓厚地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文化价值的命题也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和教育信号。该文以笔者自身艺术研究及教学为视点,在研究武陵山流域的石雕、木刻过程中,发现并综合了一些实际问题,像非遗教学与传承并举的项目,在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如何解决?带着这些疑问以及对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关注,笔者特撰写此文,尝试探讨和分析像武陵山流域石雕、木刻这类民间非遗工艺,在现代高职教学中该如何更好开展教学。
-
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与思考 2020-06-01
文章通过非遗场馆将遗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各地非遗馆建设如火如荼。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广西非遗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非遗馆的定位、展陈理念及展示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当前值得探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基于常州非遗文脉传承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与旅游纪念品的地域特色相契合,依托日渐繁荣的旅游行业,可实现常州非遗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文章从实地调研出发,根据常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和游客的消费情况,分析了消费人群、价格定位、购买倾向、产品现有缺陷等,运用消费心理学、现代设计理论探讨了常州非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和开发策略。建议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文化情怀的传递、消费心理的捕捉、"无界化"设计理念的融入,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为地域性非遗资源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
“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定位及保护对策研究 2020-06-01
目前,我国戏曲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非遗后时代”。非遗保护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戏曲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些困扰戏曲发展的实质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造成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的功能定位把握不清。“非遗后时代”的戏曲艺术定位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文化遗产侧重“保护”,当代艺术侧重“开发”,只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保护”与“开发”工作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
浅议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功能定位 2020-06-01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六盘水市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逐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建设步伐,构建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培训、交流、传播非遗等功能的的重要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本文将从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发展背景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
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色定位 2020-06-01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留下来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它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作为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科研服务部门,文化传播的阵地,应该主动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主动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参与非遗保护的必要性,认识自身所拥有的实力和优势,找准角色定位,努力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