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

共检索到 19 条数据

  • 非遗传承在视传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文章阐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利用"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具体阐述了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非遗传承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一形式的实践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路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及弘扬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实现非遗可持续传承的关键在青少年,学校教育无疑是青少年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可以从部门合作、课堂教育、传承基地和传习馆(所)、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网络宣传、建立法规条例等六个方面探究非遗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非遗文化在学校课程中的整体构建——以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的实践为例 2020-06-01

    重庆市合川区巴蜀小学活用本土资源,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构建了六年一贯的小学非遗课程体系框架,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遗文化素养,并带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班级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三个课堂"建设与"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家庭""非遗进社区"的"三进"联动,以评价为引领,使课程扎实有效地实施。

  • 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在非遗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理论甚至经验方面的借鉴。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保护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可充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可推动文化资源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简化文化的加工和整理工作。

  • 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形成创收增长极——“非遗+扶贫”的湖南实践 2020-06-01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利用“文化和旅游因子”,以非遗扶贫工坊建设为主要抓手,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打好文化和旅游扶贫“组合拳”,激发内生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 纺织非遗的创造性传承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纺织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经过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和世代守护,已经形成为一种融合发展的工艺类别,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也在逐步实施,纺织非遗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