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3)

共检索到 23 条数据

  •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在数字化影视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0-06-01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种类较多、涵盖范围广、特色鲜明,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资源内涵均较大。在数字影视技术的推动之下,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又有了更多样化的表达途径,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遗产发展概况,其次,分析了数字化影视传播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优势,同时对应用数字化影像进行赣南客家非遗文化传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在数字化影视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0-06-01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种类较多、涵盖范围广、特色鲜明,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资源内涵均较大。在数字影视技术的推动之下,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又有了更多样化的表达途径,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遗产发展概况,其次,分析了数字化影视传播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优势,同时对应用数字化影像进行赣南客家非遗文化传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新媒体下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席狮舞”为例 2020-06-01

    客家席狮舞是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濒临灭绝。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推动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优势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席狮舞进行数字化处理,制成可视化的虚拟产品进行传播。其次,我们可以搭建客家非遗席狮舞保护与推广研究的新媒体平台,使受众能够直观了解席狮舞的信息。新媒体对以席狮舞为代表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上杭田公信俗与木偶戏发展关系考 2020-06-01

    上杭木偶戏是福建木偶戏乃至全国木偶戏中最有影响的提线木偶剧种之一。不仅历史悠久,保存了许多宋元明傀儡遗迹,而且艺术储存非常丰富,音乐有高腔、乱弹两个种类,剧目抄本达千余种。该木偶戏发源于上杭白砂,遍布于闽西客家地区,并传播于江西、湖南和广东的一些地区。近年来该剧种与相关的“田公信俗”均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称“非遗”),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多样,这里仅选择其田公信俗与木偶戏的发展关系做一些简述。

  • 如何让非遗融入百姓家 2020-06-01

    千里赣江滋育千年人文,万种风土酿就万般客情。江西赣州,一座灵动秀美的城市,因位于江西省的南部,所以也被称为赣南。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在历史文化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2013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赣州客家文化的保护工作正由以项目、局部、个体为主,向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转变,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赣州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日益繁华。

  • 万载方言特殊句式的结构考察 2021-08-26

    万载方言特殊句式的结构考察

  • 景德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 2020-06-01

    2021年元旦,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江西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遗扶贫年货展销,系列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启动。此次活动结合现场展销和线上活动两种形式开展,现场展销分主会场和分会场活动。活动主会场设在江西省文化馆,分会场设在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吉安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