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4)

共检索到 64 条数据

  • 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 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保护策略 2020-06-0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地区都有众多灿烂辉煌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是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特点,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保护策略,提出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加强非遗保护宣传,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 论非遗中的精神、智慧、艺术与审美 ——以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为例 2020-06-01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是我国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生产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在服饰工艺中,凝聚了少数民族族群独特的创造智慧、文化精神与艺术审美的精华。本文以田野考察与文献研究为根基,以现存的服饰工艺非遗为重点,论述了非遗与物遗的关系,具体阐述了服饰工艺非遗中的精神、智慧、艺术与审美。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实践探讨 ——以槐店文狮子为例 2020-06-01

    “槐店文狮子”是流传于河南东部沈丘县槐店镇的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舞蹈。从2008年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经过十余年的抢救性的保护,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数字化记录和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单位,从数据面板上来看,保护成效显著。但是时至今日,文狮舞这一少数民族非遗依然难逃传承人群体日益萎缩、文化受众锐减、传承生态崩坏的困境。非遗保护不能脱离文化的整体观,然而现行的文狮舞保护路径却让其偏离了非遗保护的初心,与设立非遗的初衷渐行渐远。

  • 基于政府职能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南溪号子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所属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包含许多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在非遗文化保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非遗文化保护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南溪号子这一首批被纳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通过政府职能视角下探索其传承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政府职能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如何提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水平。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落后低效等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传承的规模化、活态化、科学化优势,通过"校、政、地"三方协同、推动民族非遗与教育互惠共生,实现可持续化传承和发展.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价值。在分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其在生产性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从民族音乐产业融合、民族音乐保护主体、民族音乐传播载体、民族音乐整合营销四个维度,构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生产性保护模式,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挑花非遗服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2020-06-01

    随着当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但是传统文化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冲击下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保证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传承、激发民族的创造力,需要根据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的保护措施。文章以少数民族服饰中常用的挑花工艺为例,植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服饰挑花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为非遗服饰文化开拓足够的传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