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1 条数据
-
浅析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非遗展馆的建设与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项目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建设和运行为案例,从当前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非遗展馆的建设,运行方式,未来发展几个方面来阐释,说明了省级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
音乐院校要切实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代相传的文明积淀和文化基因的生命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国家重要的文化资产,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音乐院校如何发挥学术优势,更好地承担起保护和传承好音乐文化遗产的重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抓住非遗学科建设这个关键点,要把音乐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总体学科建设规划,将分散的、被边缘化的、有价值的音乐文化遗产凝聚起来。在艺术学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方向,在非物质
-
如何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建设研究 2020-06-01
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各地区发现的非遗也逐渐增多。与文物不同,非遗主要是由传承人世代相传的,为使更多的非遗传承保留下来,政府针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定一系列保证机制。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校园文化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在民族文化复兴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在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实践基础上,结合连云港非遗的具体情况,探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的优势、途径,将海洋非遗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进而得到传承与发展。
-
地方高校图书馆非遗数据库的个性化建设和服务 2020-06-01
根据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的情况,来对有关数据进行研究,以此讨论非遗产数据库的创建工作。并对地方高校图书馆非遗数据库的个性化建设和服务相关的新生入学教育、知识共享空间等诸多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工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对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聚焦河北省丰富的非遗资源,分析其外宣的特点和现状,从跨文化传播和异域读者接受的视角,探究合理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
微影像在非遗传承保护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为例 2020-06-01
伴随数码媒体技术日异月新的发展,利用视频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已是常态,而影视手段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以视频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记录形态各异、目的不一。随着大型"纪录片""宣传片""影视片"在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凸显出不足与困难,保存价值及意义参差不齐,以及大型影片在制作、投资等方面不利于快速对非遗文化抢救等问题。微影像的快速性、准确性、精致性、记录性和文化的可视听性都让微影像的时代作用愈发凸显。微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无论是用于保存、宣传,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乃至促进影视高校课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双创”背景下高校“非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2020-06-01
双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都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重点内容。高校在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脉,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手段不断完善拓展"非遗"的表现空间,从而增强"非遗"的生命力。文章通过总结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学实践,对照辽宁省"非遗"人才培养现状,探索"双创"背景下高校"非遗"教育发展的可行性规律,以期为向社会输送合格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遵循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