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1 条数据
-
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思考 ——以东莞非遗保护工作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而非遗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延续中华文明命脉、传承历史经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对非遗传承人加强保护势在必行.这几年,虽然我国已经接连出台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传承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影响非遗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必须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加强教育引导,确保非遗传承人可以传承文化精髓,促进文化的长远发展.
-
花边非遗 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 2020-06-01
常熟花边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社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说,花边社团在常熟市中小学中的研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花边技艺难度大,实用性差,与生活脱离严重.如何使花边非遗深入学校,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对花边社团建设提出了树立校园文化意识、学科融合、社团结合、专家引领四个建议,希望在这些措施下,将学校打造成高品质的校园
-
“互联网+”视域下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开发 2020-06-01
本项目以潍坊地区典型非遗项目作为民间艺术的抓手,以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首批批准立项建设的"齐鲁守艺人传统民艺传承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下,如何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应用以及传承人培养途径,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发展为主线,深入探索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以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 2020-06-01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中占据一定分量,我们可以借此开展对未来民俗学学科面向的探索。
-
高职院校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泸州非遗传承模式研究 2020-06-01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社区民众的文化生活,推进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探索一条新的传承模式使这一"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高职院校的非遗课程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创新之路。
-
高职院校融入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泸州非遗传承模式研究 2020-06-01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社区民众的文化生活,推进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探索一条新的传承模式使这一"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高职院校的非遗课程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一条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创新之路。
-
非遗传承视角下合唱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践行与思考——以山东管理学院合唱团为例 2020-06-01
将合唱实践活动融入非遗元素,并且从中提炼出更多宝贵而又丰富的教育精华成为了我们高校音乐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合唱实践活动来助力,山东管理学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非遗项目传习、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合唱实践是一种功能性非常突出,并能够极好的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艺术活动。所以合唱实践活动不仅对于非遗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校园文化整体的建设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
山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 2020-06-01
在时代的发展中,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大,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传承,在发展中传承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消失了。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非常迫切的。山西高校的非遗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探索即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需求,又适合高校教育要求的教育培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