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7 条数据
-
数字化之下的非遗保护策略 2020-0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2020-06-01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山区,"林深水美茶香人长寿",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留存有深厚多样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活态"这一特殊性传承模式流传至今,在传统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三明地区的"非遗"项目并未得到充分、稳定和有长远谋划的开发,导致对其的多角度继承保护、推动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市场日趋成熟,依托文化创意产品理念和框架,将三明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成为知名的非遗文创产品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鉴于此,非遗领域人员应精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精髓,将传统非遗项目与现代设计元素有机结合,为非遗文创产业开创广阔前景。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实现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然选择。良性互动关系是以良性互动机制来维系和支撑的。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互利机制、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应当全面实施运河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估,大力加强旅游开发中的运河非遗保护,充分发挥运河非遗传承人的双重积极作用,合理开发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完善政府调控监管职能。这可以为其他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
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深度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价值,可以增加国民的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游客感知视角来探讨西安市非遗的旅游深度开发,以期对西安市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
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
论湘潭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俨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活化非遗文化产业并且使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大问题。本文以“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究和挖掘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当前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非遗活态传承或者从活态传承的角度观照产品设计创新都非常适宜。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失衡、地域文化与传统观念过度剥离、产品内涵的单向传递导致文化"代入感"的下降是当前非遗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守非遗定位和提升非遗活力两条原则出发,本文以夹角江年画为例提出保护技艺"原生态"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讲究良好形式与关注非物质性内涵并重、从单个非遗视角转向多元文化视角、从单向"诉说"转向双向"交流"的设计对策。
-
基于市场开发与非遗保护双重视野下的苏州缂丝手工艺传承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的推进,苏州缂丝技艺的传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其代际传承的实际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活跃的市场为苏州缂丝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潜在的问题也使缂丝的核心技艺正在流失。文章认为,苏州缂丝作为技艺类的世界级非遗项目,核心任务是文化传承,核心价值是“技”和“艺”的统一。以此为根基的非遗保护学术化与市场行为规范化,可以使苏州缂丝手工艺与市场开发之间形成内向和外向的良性互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