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7)

共检索到 47 条数据

  • 木蜡庄傩戏的数字化保护与影像活用探究 2020-06-01

    数字化影像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可以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也能对其进行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数字影像不应该只是作为存储和保护的工具,还应实现其传播的价值,让人们关注和参与非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数字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保护非遗的目的,更应该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 民俗艺术数字影像档案记录与理论研究 2020-06-01

    重庆已有多项少数民族民俗艺术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已对列入非遗的民俗艺术项目进行了影像记录,但这些影像资料大多只是作为资料储存,研究者难以享用成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记录设备的普及,影像不应成为一种档案封存,而应充分发挥其记录、传承、传播功能优势,使重庆少数民族民俗艺术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从影像档案记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角度出发,探讨民俗艺术影像记录档案化的方法。

  • 非遗影像空间的民族认同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综述片获奖作品集体亮相。非遗影像的空间书写,通过对文化空间的表达展现了非遗场所的当下性;通过对视听空间的选择凸显了审美意境的意向性;通过对童年空间的梳理还原了精神家园的回忆性。非遗影像将形而上的民族认同内化为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细节表达,呈现出空间的民族属性。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影像类型与互联网推广 2020-06-01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技艺这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在"活态保护"原则下,就非遗技艺传承推广方式:文创设计+影像化+互联网推广进行探讨。让非遗技艺"走出去"参与大众的生活,扩大其影响力,使其"真正活过来"。这或许能为非遗技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消费与传承 ——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歙砚制作技艺影像的传播学研究 2020-06-01

    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占扮演着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对"非遗"传承起到的作用是促进还是破坏,是保护还是过度消费,既与传者的动机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传者的媒介素养和影像品质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非遗"影像的传播存在过度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无益于包括歙砚制作技艺在内的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完整且可持续传承。

  • 论“非遗”保护中影像记录的作用与思考研究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数量巨大,种类多样,文化内容丰富.如今"非遗"却面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即是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传承者老龄化、传承人数量较少.如何更加全面的传承"非遗",利用数字影像记录方式,充分发挥其客观记录真实性,已经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性记录的重要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 新媒体语境下重庆技艺类非遗的影像化传播 2020-06-01

    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呈现给世人,以新的姿态,丰富的影像化传播带给观众更为生动立体的感官体验。重庆技艺类非遗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影像化传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本文所探讨的。

  • 新媒体语境下重庆技艺类非遗的影像化传播 2020-06-01

    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呈现给世人,以新的姿态,丰富的影像化传播带给观众更为生动立体的感官体验。重庆技艺类非遗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影像化传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本文所探讨的。 在新媒体视角下,非遗通过影像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加之其传承形态的多样化,传播面的宽泛,其原有的美也再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