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3 条数据
-
万载夏布 手工制造 2021-08-26
万载夏布 手工制造
-
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研究在我国发达地区已经展开,学术界对"非遗"进高校课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中阳剪纸进课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2011年吕梁学院艺术系开设"剪纸手工艺"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中阳剪纸手工艺进课堂存在教学持续性差、创新发展难的困境,传统手工艺"非遗进课堂",应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田野考察,带领学生了解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手艺,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让"非遗"成为"建造未来政治文化经济的资源,成为新的文化生长的种子和基因"。
-
陕西非遗手工艺APP 界面设计研究 2020-06-01
随着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通过移动互联网来传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必要选择的手段,手机APP依附于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使手机APP成为推进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方式。通过了解陕西地域特点与调查分析,研究更适合于用户使用具有陕西特色的陕西非遗手工艺APP界面设计,使陕西非遗手工艺APP更加具有吸引力,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播的作用(下文中的非遗手工艺均指我国的非遗手工艺)。
-
从本雅明“光韵”理论看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价值与传承 2020-06-01
本雅明"光韵"理论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使艺术品的"光韵"逐渐凋谢。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的技艺传承历史、传承人群的故事、作品的独特魅力,承载了迷人的"光韵"。然而,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艺术品的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偏移,非遗"光韵"遭受廉价工业复制品的外来冲击,又因在保护过程中卷入混杂的市场而日趋凋谢。注重发掘、传播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光韵"价值,有利于实现其在工业复制品时代的传承与保护。
-
从文化价值角度论缂丝的艺术特色 2020-06-01
缂丝不仅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遗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缂丝这项织造技艺也被熟知,但有关缂丝的实际传承问题还没有解决,对缂丝的历史文化、当代价值的研究也远远不够。本文从缂丝的历史变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当代价值和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梳理,为缂丝在当代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临夏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传承探究 2020-06-01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夏传统手工劳作技艺(以下简称“非遗手工艺”)融汇了历史传承、当地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具有工业化生产无法替代的文化温度。振兴非遗手工艺产业既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复兴,又关乎“三农”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非遗的产业化保护与非遗生态的构建 ——以宜兴紫砂的发展现状为例 2020-06-0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历史上就一直和市场走的很近,改革开放至今几乎没有出现过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这个国家力量很少介入,仅仅依靠市场作用逐步发展的非遗产业,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其他非遗行业起借鉴作用,也可以为研究非遗的产业化保护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对宜兴紫砂产业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叙述,探讨模具、机器对紫砂技艺的影响,并且提出"非遗生态"这一概念,认为非遗是由学者、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商人、记者、政府官员以及广大的爱好者们等各行各业的人合力共同保护的活态生命体。在"非遗生态"之中尤其需要的是学者的深入研究以及持续观察。
-
盛会落幕 非遗正青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功举办 2020-06-01
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碰撞出的奇妙火花,成就了一次难忘的非遗之旅。2019年10月17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6天的非遗狂欢,共吸引了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非遗以多样的形态定格在大众的视线和记忆中。500余家参展单位现场销售5000余万元,签约金额超1亿元。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加上社区共开展各类活动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