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24 条数据
-
手工技艺类非遗在福建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福建省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悠久灿烂,种类繁盛,然而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环境之下,使本就面临着"艺随人亡"艰难局面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与空间逐渐萎缩,并且相关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手工技艺实践的人才培养发展情况又十分滞后。福建省亟须提高青年大学生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认知,加强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持续发展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搭建手工艺实践平台。提升高校艺术设计类师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协同政府、企业与社会大众,活态传承福建省优秀的手工技艺类非遗文化,弘扬青年一辈的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研究 ——以锦州“吹糖人”和“糖画”为例 2020-06-01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好其生存空间是发展非遗项目的基本要素,起到了维系其生存状态的重要作用。合理安排其生存空间可促使非遗项目更好地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生存空间屡遭挑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销声匿迹,到如今非遗保护浪潮使其再获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导致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者开始变得茫然失措,社会认同感持续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愈加狭窄。如何保护这种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是当下我们能否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通过介绍锦州“吹糖人”和“糖画”的基本情况,探寻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并为这些传统手工艺者探索切实可行的生存之路,以期进一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手工艺传播方式创新研究——以新会葵艺为例 2020-06-01
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为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文章针对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视频等传统数字艺术表现形式及侧重单向传播的现状,创新非遗手工艺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方式。基于交互设计理念,以广东新会葵艺为例进行面向用户的交互动画设计实践,探索非遗文化转化数字影像的规律,实现了手工艺流程展示与交互设计的融合。交互动画、互动游戏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艺术媒体形式是非遗手工艺传播的未来趋势。
-
技艺宝藏 2020-06-01
如果说闻名遐迩的"国家宝藏"是有形至尊,那么非遗"技艺宝藏"就是无形的瑰宝,二者同样珍贵无比。中国历史悠久,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尤以传统手工技艺广泛渗透于世代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如刺绣、贝雕、剪纸、织锦、制瓷、雕漆、泥塑等,其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重。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
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在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的意义 2020-06-01
贵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些独具异彩的民族文化生态中,彰显着民族文化迥然不同的活力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使贵州文化生态的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体现了非遗要在其生存语境中传承的理念,它可以使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得到整体性保护和集中展示,并获得文化生态方面的立法保护,促进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完整性、有机性和应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再生策略研究 ——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可经营性非遗项目"具有天然的商业属性与流通合理性。文章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针对其运营现状,提出了进行市场再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界定发展方向,兼顾传承保护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以此为例探索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世价值。
-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独特民间文化的体现,然而,在近年持续推进的非遗活化工作中,这些传统技艺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该政策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是个契机,现在却因为多重因素发展略显滞后。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关注,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之路更加顺畅、高效。
-
不起眼的麦秆变身记 2020-06-01
4月17日,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的一项非遗推广活动上,一名65岁的妇女将自己手工编织的麦秆花篮摆上了展台,引来游客驻足观赏。"哇,手工好精细!"围观的人们忍不住赞叹。花篮的主人,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保麦秆花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奎鲜,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学习麦秆花篮技艺,40年来,靠着一双巧手,她将不起眼的麦秆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