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 条数据
-
“后 ‘非遗’” 时代手艺新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以潍坊杨家埠村为个案 2020-06-01
21世纪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发展模式。这不仅是"遗产资源论"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也是"文化"振兴乡村的有效功能见证。但是,以"非遗"旅游业为支撑与以重构地方感为模式的手艺类新村建设,出现了文化主体的"缺场"现象,这将不利于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因此,只有激发和调动起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才能建构出符合乡村振兴核心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手艺新村。
-
虚拟在场: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中的场景建构 2020-06-01
本文在场景理论视域下探讨短视频对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分析手艺类非遗短视频的特点,再根据场景背景分析使用短视频形式进行场景建构传播非遗手艺。短视频风行的时代,非遗手艺以短视频的方式展示,有助于非遗手艺在当下得以存续。
-
特殊教育学校现代非遗手艺传承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为例 2020-06-01
特殊教育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残疾人在非遗手艺传承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充分挖掘残障学生的身体优势,开展非遗手艺传承与现代创新,立足"非遗"文化资源,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增加非遗课程模块,深化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将"非遗"传承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学生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把"非遗"项目纳入课堂教学和课程辅助活动,同时培育命名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为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创新学习搭建起宽广的活动舞台。
-
“活化”非遗 2020-06-01
“现在能坚持这些老北京纯手艺活的年轻人可不多见了,小伙子,阿姨给你点赞!”正在参观清华美院非遗传承人技艺展演的张女士这样说,收获“点赞”的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任晨阳连连感谢。在记者眼里看来,张女士的“点赞”有着一份对于非遗传人的佩服和鼓励
-
我为“非遗”代言 2020-06-01
说起非遗,也许大多数人心里都会不自觉地生出几分距离感。确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宗留下来的老技艺了。过去手艺人一针一线地缝制蜀绣、苏绣作品,用于妆点生活,让生活呈现出时间缔造的精致感。反观现在,所有东西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的确款式新潮价格低廉,可是旧时精致却已远去。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