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54)

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非遗”地方高校教育传承:价值、路径与方法 ——以湘西苗族服饰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教育传承,在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层面上,对于学生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地方高校非遗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是多元的,主要有构建课程体系,开展多彩课堂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建设。

  • 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 2020-06-01

    本文以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为思想基点,从表演艺术类遗产入手,由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三部分内容进行剖析,探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衔接、可持续性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为表演类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寻找对策,并提出方法建议.此外,本文从探讨非遗教育在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论社区教育与闽南非遗的保护传承 2020-06-01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① ——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困境,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肩负紧要的历史重任;同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无论从“非遗”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其内涵文脉,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容易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着力打造形成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高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 论“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象征,但是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对"非遗"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的严峻挑战。

  • 困境与突破——地方高校参与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现状及反思 2020-06-01

    我国西部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气候、水热条件和特殊的民族发展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西部人民奉献给整个人类社会的无价之宝。但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其他因素的深刻影响,西部地区非遗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地方高校与本地区非遗有先天深厚的亲密关系,为了应对这一现实挑战,人们应更主

  • 三峡民歌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活态传承的探讨 2020-06-01

    三峡民歌是三峡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民间歌谣。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竣工以及移民外迁,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歌谣随着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其传承岌岌可危。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是近年来对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免于流失、灭绝的传承、保护手段。与教育接轨已成未来对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新途径。文章以高校音乐专业课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引入非遗项目三峡民歌"啰儿调"教学为依据,探析将非遗项目引进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求达到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 扬州“非遗”中“致用于世”的高职教育启示* 2020-06-01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致用于世”的特征对于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启发意义。本文以扬州“非遗”雕版印刷术、古琴为例,分析了“非遗”项目在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方面的适应性,以及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性,以此为启发,分析了高职专业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