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54)

共检索到 254 条数据

  • 欧洲水利遗产的历史内涵与现状 2020-06-01

    水利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利用水资源在当代留下的历史遗存,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和成就,同时也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可以从中获得历史知识、经验教训和教育资源,更好地保护当代的水资源、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水危机。人类和水有数万年的互动关系,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水利遗产,这些遗产有的已经成为遗存,有的仍然惠泽今人。如今,这些水利遗

  • 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在非遗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理论甚至经验方面的借鉴。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保护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可充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可推动文化资源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简化文化的加工和整理工作。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教育培养研究 ——以江西傩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为例 2020-06-01

    本文围绕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教育培养展开研究,以江西傩文化及其传承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傩艺术"资源进行挖掘,针对江西傩文化非遗的传承模式落后、传承对象缺失、传承地域局限等现实问题,总结出"傩艺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需求,使其与新时代接轨,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传承延续,让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人才感受到"傩艺术"所特有的艺术气息,为具有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作注入新动力。

  • 教育与合作从高校“非遗研培”思考传统工艺的再造与活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门类之一,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有许多依然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活跃于当代社会生活。2016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把国家非遗保护实践和工作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提炼出三个理念: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2017年,项兆伦同志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

  • 学校教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 2020-06-01

    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重在探寻学校少数民族"非遗"教育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策、价值与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学校"非遗"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以及地域性、交叉性特征,但优秀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推广,实践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以多学科交融的视角构建"非遗"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应然追求。

  • 叶小凤: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20-06-01

    当下,非遗文化大多由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在传承守护,常面临"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传承窘境。"如何让非遗文化年轻化,现代化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淳安县人大代表叶小凤,利用她担任里商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的优势,将里商仁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并多次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0-06-0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凝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练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委托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以期在短时内集中、有效地培养出大批非遗传承人群。如何拓展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视野,增强艺术生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在非遗人才的培养上勇担重任、开拓创新,坚定

  • 非遗工访,变遗产为宝藏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重庆市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非遗工坊机制,将非遗保护传承融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研发生产文创产品,促进非遗创业就业,把非遗打造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的民族工艺品制作班级,重点招收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低收人人群等弱势群体家庭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