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2 条数据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艺、戏剧、舞蹈等。非遗保护势在必行,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非遗实现数字化的保护,已经不再是梦想。本文就传统非遗保护形式进行阐述,对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保护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实现方式,旨在探讨非遗的保护方法,以及非遗创新工作的开展形式,促进非遗保护全民化的实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
“浚县泥咕咕”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 2020-06-01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应数字化趋势,进行数字化传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采用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利用3D Mapping技术与leap motion技术,结合3D打印手段实现个性化定制及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实现数字化传承理念。使非遗文化“浚县泥咕咕”向数字化的转型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活态传承,打破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陌生感。
-
“后申遗时代”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在申遗热的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这一说法,强调非遗工作应从"重申报"转换为"重保护",要文化保护,则急需探索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方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传统工艺品,在申遗成功后,面临如何更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紧跟时代步伐,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独具匠人精神的专注与坚持,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材料、新媒体、新营销的方式,探索适宜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路径 2020-06-01
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留下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遗产已经和我们的生活逐渐远去,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性保护。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特点进行分析,探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结合当前现状为进一步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全面性提升给出建议和策略。
-
VR技术在非遗传播与传承中的运用 ——以潮州非遗为例 2020-06-01
VR是21世纪一顶重要的先进技术,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似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将VR技术运用于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中,通过沉浸式虚似现实或交互式虚似现实给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换发潮州非遗新的生命魅力,重燃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兴趣。
-
苏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6-01
苏北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的地区,非遗项目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区域共性,开展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是苏北五市继成立非遗保护联盟后的又一项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工作.本文在分析苏北非遗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北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苏北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
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及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悠久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许多值得永久传承和保护的技艺,非物 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那些具有特定形态的文化遗产有很大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固定的外在形态,它是一门可以传承的技艺,是值得人类永久保护的珍贵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代代 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它能够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内心,是活的文化瑰宝,是一个民族最为传统和悠久的民族记忆和财富, 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便成为了当代重点研究的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十分重要,就如保护物 质文化遗产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一样,一旦忽视或者懈怠,势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传承。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非遗数 字化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及应用
-
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2020-06-01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化的热度不减,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多重考验。传统的方式、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以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阐述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本土非遗项目的重要作用,并分析、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推广和运用。通过应用日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呈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