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8)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8)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01 条数据

  • 浅析数字影像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 2020-06-01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文化逐渐被大家所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被民众所关注,但由于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宣传形式比较局限,普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处于碎片化认知之中,本文主要是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探究数字影像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通过数字影像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子档案。

  • 大数据视域下赣北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 2020-06-01

    大数据的视域下,以赣北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赣北戏剧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出了构想是合理保护赣北非遗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赣北戏剧非遗现状介绍,分析了其面临的时代困境,从建设赣北戏剧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建立赣北戏剧特色素材库、申报传承基地与文旅融合、进行赣北戏剧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平台的构想,就平台的运作提出可行性实践方案。

  • 大数据视域下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问题突出。应从如何依托资源特色,搭建非遗数字化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几方面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通过非遗资源数字化保护,做活原有资源,增强非遗文化的创新力、传播力和辐射力,促进江西"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和转型。

  • 保护与传承 我们在路上 2020-06-01

    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非遗清单中。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它刻录着历史的足迹。任何事物都在经历着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或许它们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因此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可能阻止不了它最后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结局晚一点到来。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启蒙教育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范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启蒙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应从构建教育主体多元介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体系架构,以及开发多种数字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数字绘本两个角度出发,积极推进非遗启蒙教育的开展。

  • 非遗视野下的旅游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以杭州岳王庙岳飞黄杨木雕刻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020-06-01

    乐清黄杨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使这一技艺得以更好传承与创新,需拓宽市场,将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创产品相互融,挖掘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化,设计出兼具造型艺术和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数字化的设计制作方法能够优化非遗手工艺的制作,使旅游文创产品既具有量化生产的标准性,又含有手工技艺制作的温度。通过旅游文创产品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传播。

  • 新旧动能转换视域下数字化“非遗”影像发展 2020-06-01

    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了现代性的创新,然而现代性正改变着乡土文明的社会形态,破坏了乡土社会的文化积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赋予了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非遗"能否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数字化影像与"非遗"的结合面临着重大考验。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新的发展环境和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如何将非物质文化资源建立起一个专门的资源数据库,如何利用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和传播,如何将数字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及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提高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