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8)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8)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01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成的过程中,随着内涵的变化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非遗的传承却陷入缓慢发展的局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数字信息技术与非遗保护的问题与反思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摄影和录音、二维或三维扫描、虚拟现实、数据库、搜索引擎与宽带网络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对非遗信息的储存、检索、传输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各种成熟的技术形式的涌现;另一方面也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保护方法、实践目的和工作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情境下世代传承的活的精神实践,保护非遗就是要增强非遗的生命力。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对非遗的抢救性保护、活态性封存和多媒体传播具有突出作用。但当前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存在忽视地方性,重存档、轻传播,重外在技术、轻文化内核的问题。数字化保护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和媒介融合的理念,让非遗的传承人和拥有者都参与进来,加强非遗文化的多媒介传播和文化消费,让非遗融入到民众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保护。

  •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在该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如何在大数据的助力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儿童美育数字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河南是非遗大省,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了解,普查保护不是目的,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信息化技术的革命也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儿童美育化传承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思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了更多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和互动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儿童美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当下儿童美育教育理论内涵的深化与提升,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拯救作用。

  • 传统与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博物馆建设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珍贵财富,我国极为重视对非遗的保护,逐渐出台多种政策和法律,推进数字化保护进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设数字化非遗博物馆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数字化保护非遗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策略

  • 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中国在2006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并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贯穿在人类社会历史历程当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社会和旅游价值,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并且在变化发展中孕育出了新的内涵和智慧,同时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智慧文明、生活文明的映照.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世界越来越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众所周知.这种变化反而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非常巨大地冲击.本文旨在对新型媒体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探讨,为之提供一些参考.

  • 技术创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兼论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发展 2020-06-01

    近几年,国内的数字博物馆发展势头迅猛,众多数字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立起来。而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正需要这样一个数字化平台,三校者的结合可谓势在必行。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博物馆的结合状况,首先,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在内容、形式上都做到精雕细琢,使参观者初次见到便留下深刻印象。第三校,非遗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人员应注重对相关信息的更新,努力拓宽接收信息的渠道并保证其畅通。第三,非遗数字博物馆乃至所有的数字博物馆都需要进行统一领导,其运营管理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第四,政府方面要长期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