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98)
新闻(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98)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201 条数据

  • 数字非遗传承中严肃游戏项目开发与应用探讨 2020-06-01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数字非遗通过严肃游戏进行有效传承的方式,为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提出严肃游戏项目开发与应用的针对性建议。[方法/过程]根据静态艺术、时空艺术、动态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分别选取Yong’s China Quest Adventure、ICURA和Tsamiko Dance三种不同非遗类型主题的严肃游戏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遗产主题严肃游戏项目研发框架对案例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对比,同时分析案例在非遗传播和传承中的应用。[结果/结论]从案例分析中引发对非遗主题严肃游戏项目研发和应用的思考,并从资源、技术、人员、平台和理论五个方面对我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开发应用与非遗文化教育和传播相关的严肃游戏项目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非遗数字化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 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创新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家间的竞争最终也将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我国政府也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但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濒临消亡,非遗传承人居住的环境、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等社会现像都对非遗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信息社会,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发展研究。

  • 数字化之下的非遗保护策略 2020-0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相关概念的梳理,分析了当前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引入数字化标准、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 非遗展示的传播与接受方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展示遵循本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在展示空间采用非遗实物展品和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方式,使得非遗在观者与其自然历史背景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非遗信息的传播能够扩大其影响力,加强社会群体的持续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 数字媒体时代胶东剪纸创新发展及传承思考 2020-06-01

    胶东剪纸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造型具有自身地域特色,同时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富含胶东人民的思想与情怀。数字媒体时代下,胶东剪纸在保留原生态剪纸门类的前提下突破瓶颈,结合时代进行改革创新,融合产业、教育等进行产、学、研多方位发展。以上为其他剪纸类非遗的发展提供技术路线及经验参考。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2020-06-01

    我国地大物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然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千姿百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文化生态逐渐遭到破坏并产生变化,致使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危险,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文章分别分析了非遗数字化采集、存储、展示和传播阶段中的几种手段;以皮影戏为例具体分析,提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最后对尚待解决的难题展开思考。

  • 基于短视频探析非遗产业化经济发展 2020-06-01

    随着中国数字化与5G时代的兴起,社交网络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中异常重要的一部分。短视频的崛起,带给人们独处时了解世界、进入世界、探究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抖音、快手、微信小视频等。这些短视频平台成为弘扬与传播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渠道,两者相结合的模式使得非遗的相关产业链焕发生机。本文分析阐述抖音、快手上对非遗短视频的传播模式,分析短视频在非遗产业化中的角色与功能,探析相关路径,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协调发展。

  • 非遗类纪录片摄制中VR虚拟技术的运用研究 ——以《苏韵传承》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被国内影视作品广泛接纳,影视类艺术工作者还积极主动地将"非遗"或者那些还未被纳入"非遗"名录里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融入至影视艺术创作中。本文以苏州昆曲为题材,以摄制非遗纪录片《苏韵传承》为案例,旨在突破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研究运用VR虚拟技术拍摄,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致力于应用更多新型技术方式来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