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地方高校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崇州市为例 2020-06-01
高校除了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的职能之外,也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责任。目前中国社会及公众都十分重视物质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而地方高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崇州市为例,对地方高校对文化遗 产的额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机制记性分析与研究。
-
黔东南州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我国非遗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其均衡培育和发展可进一步促进非遗的繁荣。文章以黔东南州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样本,从批次、类型、年龄、性别、民族和区域等6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结构特征,以期为非遗传承研究和该区域非遗发展提供依据。
-
装置艺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遗为主体的展览在其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非遗展示需要表现活态性等特征,原有的展示设计方式已经不能充分传达出其蕴含的精神内核。文章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特点,探讨将装置艺术融入其中的可能性,并以2020年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例,总结装置艺术融入非遗展示的优势与局限,以期为非遗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
在儿童美育中薪火传承番禺非遗文化——"扒龙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番禺的"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美育课堂引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
-
乐山地区非遗项目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结晶,是历史的传承,凝聚了古代先辈们的智慧。本文针对乐山地区的非遗网络营销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网络营销的具体方案。
-
运用短视频媒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2020-06-01
短视频的出现与普及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各个行业领域都可以借助短视频媒体获得持续发展和进步,即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可以在短视频媒体视域之下得到重新审视.因此,从短视频媒体的特征出发,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分析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影响,能够促进短视频和非遗产业的发展.
-
遗产思辨研究视阈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06-01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过于强调"遗产"特性,而使其本质上"物化"的倾向。溯及现代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不难找到其二元理论逻辑的根源。遗产思辨研究将非遗视为动态的、意义生产的过程,认为其内在价值并非天生具有,而是经由社会的、文化的、话语的动态复杂动力机制形成,强调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在与多元群体实践中重新理解非遗的本质,通过多层次及全方位阐发、挖掘和转化其精神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和文化价值,释放其所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进而发挥非遗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活态传承的时代命题。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动漫中的艺术审美探索 2020-06-01
在我国当前媒介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动漫有效地发挥了自身的广泛传播优势,并且充分掌握了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点、特性,积极地宣传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主动地加入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当中,并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不同的形式渗入到动漫作品的人物刻画、故事剧情、动漫画风、音乐与技术等元素之中,从而使动漫作品更具内涵,为动漫作品注入新的灵魂,使其具有丰富的非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