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黑龙江省“非遗”保护路径探析:基于对日本经验的借鉴 2020-06-01

    黑龙江省目前展开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亟须吸取相关有益经验。日本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建立了日趋完善的日本非遗保护法律体系,明确了日本非遗保护的对象和主体,利用各种渠道提高了日本民众非遗保护意识。因此,借鉴日本非遗保护有益经验,对黑龙江省继续开展非遗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财富,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价值,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一股重要文化力量。本文对非遗的当代价值开展了分析,并对新时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新手段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促进效果。

  • 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2020-06-01

    山东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齐鲁文化大地孕育着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在"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要求下,山东各地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本文提出了基于智慧旅游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 我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兼谈对学校开展传承的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优秀载体,承载着区域文化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传承人基本情况、各省市县财政投入情况、宣传平台建设情况、法律法规配套情况、儿童青少年非遗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当前传承现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学校传承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探讨。

  • 论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2020-06-01

    茶文化中包含的许多元素已经被我国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列为非遗最多的是茶艺类。即,各个类别茶叶(普洱、龙井等)加工研磨的技艺。除此之外,茶精神以及与茶有关的民俗文化也逐渐被重视,陆续被列为国家保护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主要探讨了茶文化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 基于名录统计的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2020-06-01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壮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对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现代化进程加快、外来文化冲击、生存环境变迁、传承人断代等因素影响,当前壮族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仍面临着多重阻碍。通过对国家级、省(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壮族部分进行统计,对壮族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普查力度,实行区域联动,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功效助推扶贫工作等路径,以增强壮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功能和效度,达到活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5000年来优秀的文化传承,也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继承上。我国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非遗保护项目的合理发展。然而,随着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随之受到了限制和冲击。因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性的解决,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意义非凡。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2020-06-0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进行梳理可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旅游资源赋存、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非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非遗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和非遗旅游原真性(真实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特征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