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碎片化传播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2020-06-01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运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将信息及时高效地传播出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内容简短、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的碎片化信息助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改善了非遗传承人的工作方式,也使更多人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了解和关注非遗。只有线上传播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合理创新,将文化与商业高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VR全景摄影技术应用探析 2020-06-01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视频拍摄也由原来的静态感光摄影向数字化VR全景摄影视频拍摄转化.将VR全景摄影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来,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它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地研究VR全景摄影技术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编者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相关建议与看法,以期为非遗传承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

  • 浅谈影像记录对“非遗”抢救保护的重要性 ——以苏州制扇为例 2020-06-01

    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和保护,对于即将消失的技艺和传承手法,如何保护记录使其传承下去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好的影像记录手法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尤其重要,如何真实、清晰、流畅地记录"非遗"制作过程也值得深思。本文对影像记录在抢救保护"非遗苏州制扇"过程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探讨。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南京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还面临民众非遗传承意识较弱,技艺传承面临失传等困境,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 ——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改革,进而提升育人的实效性。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这既是教学改革创新,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 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电影《百鸟朝凤》再次引起人们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到底如何拯救濒临灭绝的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如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利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复制、培养新的传承人、利用非遗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开展田野调查等,但仍然存在诸如名录不均衡、补助分配不合理、传播途径狭窄、商业气息过浓、创新保护不足、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利用移动传媒进行广泛传播,鼓励艺术家利用非遗音乐大胆创新,将民间音乐引进高校和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在演奏中进行活态的传承,要以传承为中心,将"媒介复制"与"表演复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民间音乐文化市场的发展。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呼吁重视传统音乐类非遗文化的发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和保护。本文在分析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遗留下的文化瑰宝。而档案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可靠的原始信息记录,对非遗进行档案化管理是非遗保护的有效之径。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探究非遗档案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