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 ——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2020-06-01
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于2018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该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经审查机构推荐,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申报范例。文章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围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说明"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编制工作的基本定位;进而参照委员会决定和审查机构推荐意见对该遗产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关键评价,讨论申遗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接,兼议中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实践。
-
人才书画影 2020-06-01
人才擦亮非遗文化名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建设,全力支持“非遗”传承人创作研究、带徒授艺,使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图为传承人传习潮阳文化品牌——“潮阳民间剪纸”。
-
大数据背景下非遗关注度测量——以徽州为例 2020-06-01
徽州非遗概况徽州非遗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涵盖了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大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地域性、民间性和文化积淀。徽州非遗现有世界级目录两项、国家级目录21项、省级目录48项、市级目录106项、县级以上目录2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人;10个安徽省认定的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为安徽非遗最多的地区。
-
生产性保护的非遗实践 ——以四季美汤包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遗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好非遗,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
叶小凤: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20-06-01
当下,非遗文化大多由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在传承守护,常面临"人走技失""后继无人"的传承窘境。"如何让非遗文化年轻化,现代化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关键。"淳安县人大代表叶小凤,利用她担任里商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的优势,将里商仁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并多次建议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
这里是贵州 2020-06-01
清晨,很多人习惯一边用早餐一边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旅游宣传语了,贵州最大的魅力即在于“多彩”二字。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所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绚烂缤纷的民族文化与贵州天然风景交相辉映,非遗的保护与旅游的开发一脉相承。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
-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2020-06-01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贵州反排木鼓舞为核心案例,对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进行体育民族志研究,关注人类和非人类两大类行动者的能动性。研究表明,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是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其中非人类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台江县“非遗”保护中心作为核心行动者,成功建立了一套利益整合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异质行动者的积极性,从而维系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