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0-06-0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凝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凝练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委托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教育培训,以期在短时内集中、有效地培养出大批非遗传承人群。如何拓展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视野,增强艺术生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在非遗人才的培养上勇担重任、开拓创新,坚定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特稿栏目主持人语 2020-06-01

    文化认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下"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有效路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带给我们理解历史、继承智慧的亲缘感,标识我们文化身份的同时,赋予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正是因为活态传承的神奇力量,多姿多彩的"非遗"形态才显出了文化多样性。可以说,文化认同已成为我们讨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本维度,从中关联起文化多样性维度与创造性维度。没有认同,我们将忘记历史,以某种进化论、中心论来否定文化的多样性,由此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边走边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座地域的文化传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凸显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已成当务之急。非遗究竟在何处?它是珠江、辽河的水,是滚烫的老黄酒,是余音绕梁的粤韵清音。非遗不是静态的目录,它是活生生可看可听可见可闻的动态生命,它藏在广东永庆坊里

  • 我国非遗扶贫政策法规解析 2020-06-01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中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非遗以文化形态存在着,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1]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宝藏,其文化价值应保护。在社会转型的当今,其经济价值也应得到发掘利用。党的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这一新思想已成为当前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文化扶贫与时俱进地作为政府扶贫攻坚的一种重要手段,与精准扶贫新思路、新方法融合

  •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初探——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凝聚地方全方位的力量。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介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建立特色"非遗"馆藏、创办"非遗"传承人工作室、打造"非遗"阅读推广品牌等方面的做法。

  • 白酒申遗“进行时”,合力发声共勠力! 2020-06-01

    本刊讯:2020年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几年,不仅酒行业内呼吁白酒酿造技艺"申遗",众多酒企业也一直积极参与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行动。2014年,中国酒业协会成立文化委员会,2017年,成立白酒文化国际推广委员会,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白酒的文化底蕴和消费方式,探索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为中国白酒申遗开路和夯实基础。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联合部分白酒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白酒酿造技艺申遗相关工作。就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汾酒集团党委书

  • 汇聚非遗人才 共建传承平台招募帖 2020-06-01

    在漫长的制瓷历史中,景德镇历代瓷工创造了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也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手工制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大非遗研究和传播力度,积极培养后备人才,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院)拟充分发挥资源平台作用,诚邀全市各类非遗人才及民间高手,联手共建传承平台,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