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舞出民俗「精气神」 2020-06-01
沐川草龙是产生并流传于乐山市沐川县境内的、由稻草编扎而成的一种龙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沐川草龙外表是草,龙身是竹子做成。先用本地产的慈竹编扎出龙身、调整好龙筋,再在龙身上依次上草。“最难的就是龙头、龙爪等能体现龙逼真细节的部位。”国家级非遗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介绍,将覆盖龙身的稻草剪出整齐的幅度,再排列有序,才能形成龙身的鳞片效果。
-
广西连片特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基于融水梦呜苗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的分析比较 2020-06-01
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成为精准扶贫"造血"的新范式。通过对广西连片特困地区内的融水梦呜苗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基于管理模式、非遗资源转化旅游项目、扶持政策及配套三个方面,对两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实践进行对比。提出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实际,选择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及旅游管理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更多优惠政策倾斜向民族连片特困地区。
-
温州“老字号”有颗年轻的“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温州市开展 2020-06-01
昆腔袅袅盈盈入耳,武术"快闪"博人眼球,传统匠人手中的"老活计"引来年轻人探寻的目光……6月13日,浙江省温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幕。本次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各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协办。
-
浏阳夏布,会呼吸的乡愁 2020-06-01
去年暑假的一个上午,在班主任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浏阳夏布文创中心,此次实践活动使我对"非遗"和夏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收获满满。一、何谓"浏阳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目前浏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国家级3个、省级4个、长沙市级8个和浏阳市级60个。浏阳夏布为长沙市级非遗项目。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
-
守护非遗传承文化——记湖南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 2020-06-01
前不久,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推荐的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雨花非遗馆创办人郭存勇获评"2019非遗年度人物提名",成为湖南唯一获奖者。这是对其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褒奖。自2015年郭存勇创办雨花非遗馆至今,359个非遗项目、200余名传承人在此聚集。近两年来,雨花非遗馆通过民办公助的模式搭建非遗人才孵化创新平台,以"非遗+旅游"等模式帮助传承人走向市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致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高地、文化胜地、人才福地、创新基地。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思考与传承教育 ——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为例 2020-06-01
一、前言自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尤其是音乐类非遗给人以多层次和丰富的感受。对于广东省音乐类非遗的学术研究,正逐渐从单一转向多角度的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
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形成创收增长极——“非遗+扶贫”的湖南实践 2020-06-01
湖南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和文化,独特的自然资源给湖南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利用“文化和旅游因子”,以非遗扶贫工坊建设为主要抓手,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打好文化和旅游扶贫“组合拳”,激发内生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
河湟“花儿”歌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以朱仲禄、冶进元的创作为例 2020-06-01
花儿是西北地区的山歌、情歌、徒歌,是民间的口头诗歌艺术."花儿"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花儿"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了三个重要阶段: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和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1月26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花儿"被纳入"民间文学"范畴开展保护.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中国申报的"花儿"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